斗武营、五营院、饮马池。均在城内,传说也是当年曹操屯兵、练兵场所。
兵工厂、粮仓。在涡阳县高炉镇有曹操所建兵工厂和粮仓遗迹。
曹操家族墓群。在城区南十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有二十余座曹操家族墓葬。在城西南涡河北,还有同时期大型砖石墓,已知墓葬达三十座。《水经注·阴沟水注》对此有较详记载:“城南有曹嵩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庙堂,余基尚存,柱础仍在……有兄腾冢,冢东有碑……坟北有其元子炽冢,冢东有碑……炽弟胤冢,冢东有碑。”此外,尚有曹腾之兄曹褒及曹鼎、曹水、曹勋、曹鸾、曹宪等人墓葬。从1971秋开始,陆续对些墓葬进行发掘。其中董园二号墓,据考证为曹腾墓,全为石结构,墓内长15.3米,宽10.3米,高3米,由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南北耳室、东西偏室组成,具有相当规模。从墓葬中出土大量字砖,字砖上刻有“曹腾字季兴”“为曹侯作壁”等字样。董园号墓,墓内长13米,宽10.4米,高3.9米,规模也不小,据考证为曹嵩墓。从发掘情况看
壕,前面是人来人往市集和川流不息涡河,也算得上是个交通便利、视野开阔、风光秀丽所在。
曹操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家乡度过。踏上仕途和南北转战征途后,又多次回到谯县。谯县与曹操生活动紧密关联,至今在亳州仍保留有不少当年遗址或遗迹。主要有:
义门寺。为曹操少年时读书地方,在今谯城区沙土镇西约四里,现还有高约1米台地。
谯令寺。又称谯陵寺、谯令谷,在老城东五十里处。寺前原树有石碑,称“谯陵”。汉灵帝中平二年(185),曹操遭权贵排挤,从洛阳回到谯县,在城东五十里筑精舍,秋夏读书,冬春射猎,传说就在这个地方。现尚存高台,高约7米。
观稼台。在老城东北里处和西北里处各有座,分别称为东台和西台,现还保留有高大土台子。为曹操在郡国推行屯田时所筑,曹操曾在这里观察瞭望、督促耕种。曹操所推行屯田,分军屯和民屯两种,当时谯县同时有军屯和民屯,从县城向西到武平(现离城三十里安溜集以西)带为军屯,从县城向东到谯令寺带为民屯。当时谯县积蓄颇富,为曹操转战南北时后方供给基地之。
南曹寺、北曹寺。南曹寺在老城北三十二里处,北曹寺在南曹寺以北二里处,为当年曹操屯兵重地。南曹寺已毁,北曹寺现为台地。
八角台。在城区东南徐园村。建安七年(202)正月,曹操在击败袁绍、刘备后率军返谯,建立大飨堂,大飨六军将士及家乡父老,此处即为大飨堂旧址。台上原有八角亭,后人遂称为八角台。现为台地,高约4.5米,面积约三千平方米。
谯望楼。传为曹操所筑,大概为当年曹操登临游览、宴飨宾客和与文士聚会场所。
曹操练水军处。在涡河与洪河交汇处。这里水面宽阔,曹操为东征孙吴,曾在此训练水军。
拦马墙、饮水坑。在城区马场北头,离曹操练水军处不远。拦马墙为矮墙,长数丈,传说曹操在这里训练军马时用以拦马。饮水坑传为当年曹操饮马所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