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纷纷召外将乎?”
中平六年(189)四月,灵帝死,以上军校尉蹇硕为代表宦官集团同以大将军何进为代表外戚集团之间矛盾陡然尖锐起来。
灵帝生前,几个皇子先后夭折,留下何皇后所生皇子辩,王贵人所生皇子协。群臣请立太子,灵帝认为刘辩轻佻无威仪,不能充任人主,有意立刘协。但因何皇后有宠,何皇后兄何进自中平元年(184)起又直担任大将军之职,手中握有重权,所以久久决定不下来。直到中平六年病重,才将刘协托付给蹇硕。蹇硕既受遗诏,加之向轻视忌恨何进,因此灵帝死,便想杀掉何进后再立刘协。不料阴谋泄露,计划失败。何进立其外甥刘辩为帝(少帝),时年十七岁。何太后临朝,何进与太傅袁隗参录尚书事,控制朝政。刘协被封为渤海王,不久徙封陈留王。
何进深恨蹇硕阴谋图己,又知道官僚士大夫无不对宦官心怀不满,因此执掌朝政后,便依靠袁隗侄子袁绍、袁术等人,共同谋诛宦官。蹇硕疑虑不安,写信给宦官赵忠、宋典,建议赶快动手,将何进等人捕杀。不料宦官郭胜是亲近何太后,他同赵忠商议后,到何进处告密。何进先发制人,立即将蹇硕捕杀。
袁绍劝何进乘机把宦官全都杀掉,何进去向太后请示。太后因当初王美人生下刘协后被她毒死,灵帝大怒,要废掉她,全靠众宦官求情才过关,因此对宦官抱有感激之情,不肯答应何进请求。何进弟弟何苗因受宦官贿赂,也来加以劝阻,此事便搁置下来。袁绍又劝何进多召四方猛将,特别是召并州牧董卓领兵入京,以威逼太后,何进接受这建议。
何进主簿陈琳、侍御史郑泰、尚书卢植等人反对袁绍建议。曹操得知这消息后,也找到何进,微笑着发表自己意见,说:“宦官从来都是有,只不过君王不应当把大权交给他们,过分优宠,以致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要治他们罪,应当除掉首恶,个狱卒就完全可以把这件事情办好,何必纷纷把外地将领都召来京城呢?想要杀尽宦官,计划必定泄露,看这件事是要失败。”
在这里,曹操表现与袁绍等人不同主张和见识。袁绍主张把宦官杀得个不留,曹操则主张保留多数,打击少数,只将宦官中罪大恶极魁首除掉就行。这虽然和曹操出身不无关系,但从政策和策略角度说却是不无可取之处,特别是对稳定当时局势、避免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矛盾进步激化有着积极意义。如果只须惩办几个首恶,确乎也不需要大动干戈,何进现有力量就足可胜任。如果想要网打尽,就必然兴师动众,事情也就不容易做得机密。后来事实证明,曹操分析是完全有道理。
对这件事情处理,袁绍态度过激,何进则缺乏决断,都不合曹操口味。曹操本来也是反对宦官专政,这时又身在洛阳,据说还曾私自潜入宦官张让宅院,企图行刺,被张让发觉,曹操边在庭院中挥舞长戟,使追捕人无法近身,边从容后撤,翻墙而出,反对宦官态度不可谓不坚决。但他始终不曾与何进、袁绍共谋,这决不是偶然。
曹操反对召外将进京,也包含着他对董卓其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