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存在问题提出书面意见,加上封套呈递给他阅读,主管人员在朝会时将各发给纸张和封套个。曹操在这里不仅主张广开言路,诚心诚意地欢迎大家就存在问题提出意见,而且还主动承担连年以来言路未能畅开责任,最后硬性规定部属必须在每月初各自写出意见,形成制度,坚持下去。这里看不出丝毫弄虚作假糊弄人成分,有只是坦诚和决心。作为个古代政治家,曹操能有这等胸襟气魄,确实是难能可贵。
有时对些提过错误意见部属,曹操也采取鼓励政策。他北征乌桓回到邺城后,所做第件事情就是厚赏先前反对北伐人,就是个突出例子。曹操认为这些人所提意见是“万安之计”,希望以后“勿难言之”,从而保护这些人勇于劝谏积极性,对其他部属自然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对于部属功劳,曹操也能给予充分肯定,不随意抹煞,不独吞胜利果实,不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建安十二年(207)在《封功臣令》中说:“吾起义兵,诛,bao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不仅不独据其功,而且还说个人没有什功劳,都是将士们出力,如此谦逊,如此坦诚,在古代政治家中是不多见。这种谦逊和坦诚在为将士请功表文中,有着更为突出表现。如《请爵荀彧表》:
臣自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陛下幸许,彧左右机近,忠恪祗顺,如履薄冰,研精极锐,以抚庶事。天下之定,彧之功也。
又说:
守尚书令荀彧,自在臣营,参同计画,周旋征伐,每皆克捷,奇策密谋,悉皆共决。及彧在台,常私书往来,大小同策。《诗》美腹心,《传》贵庙胜,勋业之定,彧之功也。
认为自己举义兵以来,与荀彧同心合力,为朝廷谋划,所提出建议施行起来没有不成功。每次取得胜利,所运用奇妙机密计谋都是同荀彧共同决定下来。由于荀彧功业,自己才获得成功,国家也才有建树。如此倾心推挹,确实是难能可贵。
上述表文写于建安八年(203),当时袁绍已死,袁谭、袁尚不和,又屡败于曹操,曹操收定河北已是指日可待事情。曹操感激荀彧所作出贡献,表封荀彧为万岁亭侯。荀彧认为自己没有立过战功,把曹操上表压下来,曹操又给荀彧写信劝导,荀彧这才接受下来。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再次奖励荀彧,写《请增封荀彧表》:
昔袁绍作逆,连兵官渡。时众寡粮单,图欲还许。尚书令荀彧,深建宜住之便,远恢进讨之略,起发臣心,革易愚虑,坚营固守,徼其军实;遂摧扑大寇,济危以安。绍既破败,臣粮亦尽,将舍河北之规,改就荆南之策。彧复备陈得失,用移臣议,故得反旆冀土,克平四州。向使臣退军官渡,绍必鼓行而前,敌人怀利以自百,臣众怯沮以丧气,有必败之形,无捷之势。复若南征刘表,委弃兖、豫,饥军深入,逾越江、沔,利既难要,将失本据。而彧建二策,以亡为存,以祸为福,谋殊功异,臣所不及。
历述荀彧在官渡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