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诗史
在中国古代政治家和军事家中,曹操是个少有多才多艺人物,而其对于文学造诣和建树尤深尤大。曹操不仅以代雄主身份奖掖文学,自身也有赫然可观创作成绩,从而开辟出个文学新时代,在封建社会中堪称独步。如果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比起曹操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那是并不过分。
曹操在建安作家中是仅次于孔融年龄较长前辈,他创作活动也比其他作家开始得早。以文而论,《上书理窦武陈蕃》写于光和四年(181),这时王粲才四岁,曹丕兄弟尚未出世。以诗而论,流传至今作品中,《蒿里行》最早可能写于建安二年(197),这时曹丕才十岁,曹植才五岁。由于创作开始早,曹操便能以自己具有新精神、新格调作品熏染和影响后来者。
曹操创作数量在建安时期可能居于首屈指地位。明代胡应麟在《诗薮》杂编卷二中说:“自汉而下,文章之富,无出魏武者。集至三十卷,又《逸集》十卷,《新集》十卷,古今文集繁富当首于此。”据清代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后代流传曹操著作达十九种之多,其中《魏武帝集》为三十卷,但原集至宋代时已散佚,明代张溥将零散作品辑为《魏武帝集》卷,包括令、教、表、奏事、策、书、尺牍、序、祭文、乐府歌辞等各体共145篇,清代严可均、丁福保等人续有增补。曹操创作数量雄视代,因而充分发挥震铄、影响代作用。
曹操创作诗歌今仅存二十余首,形式有四言、五言和杂言三种。曹操对不同诗歌形式运用是充满创新精神,这在四言、五言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四言自《诗经》之后,作者寥寥,作品不多,且内容偏重教训,外形趋向平板,语言典雅凝重,索寞寡味。曹操四言,犹如异峰突起,“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沈德潜《古诗源》)。《短歌行·对酒当歌》《步出夏门行》中《观沧海》和《龟虽寿》都是脍灸人口名作,在内容、情调、句法和词汇方面都别具格,标志着四言诗复兴,对后来嵇康、陶渊明等人四言创作有直接影响。五言在当时尚属“流调俗体”(直到晋代挚虞还在其《文章流别论》中说:“雅音之韵,四言为正;其余虽备曲折之体,而非音之正。”),地位不高,汉末文人虽有作者,但大都佚名,而且内容多为离别相思、叹老嗟卑,风格也都较为柔弱。曹操是第个用五言来反映广阔现实生活人,《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等诗内容深刻,意境雄浑,笔力纵恣,语言通俗,代表当时创作新趋向,为建安时期“五言腾涌”(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局面开出端绪,为五言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种基本形式奠定牢固基础。曹操既写四言“正体”,也写五言“流调”,而都沉雄骏爽,别开新境,衣被后世,堪称双美。
明代钟惺在评论曹操《薤露行》诗时说:“汉末实录,真诗史也。”曹操是中国文学史上获得“诗史”称号生年最早人,而且是个无愧于“诗史”称号人。曹操诗“闵时悼乱,歌以述志”(朱嘉征《乐府广序》卷八),“吟咏性情,纪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