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与周旋十年,险阻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开始追叙与郭嘉深厚交情,对郭嘉挚爱与信任已见诸笔端。“何意卒尔失之”二句,语意陡转,悲痛之情喷涌而出。“然何益亡者”又楔进层,无可奈何之情溢于言表。最后痛惜知己,“奈何奈何”四字,简直是抢地呼天、悲痛欲绝。全文虽不长,而感情饱满,层层递进,十分委曲动人。
曹操内心感情极为丰富,在其散文中常有不同程度流露。“吾起义兵,为天下除,bao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军谯令》)“去冬天降疫疠,民有凋伤,军兴于外,垦田损少,吾甚忧之。”(《赡给灾民令》)表现对于人民疾苦和死亡忧虑悲痛之情。“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求贤令》)表现对于“贤人君子”不可按捺渴慕之情。“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假徐晁节令》)表现对于胜利大喜过望之情。“融违反天道,败伦乱理,虽肆市朝,犹恨其晚。”(《宣示孔融罪状令》)表现对于孔融刻骨铭心仇视之情。“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戒子植》)表现对于曹植殷切期待之情。有时引述古事也往情深,《让县自明本志令》以引为同道同情心情大段引用乐毅和蒙恬事迹,最后并说:“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就是个突出例子。在表现上,除直接抒发外,般都同说理叙事有机结合,通过跌宕语调、多变句式和富有感情色彩语汇将感情自然带出,有气流注,有沉深往复,情与气偕,慷慨纵横,很有特色。
(二)定形象性。首先,曹操散文既有充沛感情,它就必然要在读者头脑中凸现出个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就是作者自形象。这个形象虽不能在外形特征方面给读者以具体启示,但是他内心世界、精神风貌、性格作风却能给读者留下强烈印象,曹操作为个政治家和军事家风度胆识、胸襟气魄、坚毅机变,以及他坦诚与权诈、宽厚与忌刻、失望与期待、挚爱与仇恨、欢欣与悲凉,无不在他散文中烙下深刻印记。曹操著文喜欢摆进自和直抒胸情,这就使得他大部分散文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其气度锋芒、神情语态都只能为宰辅之臣曹操所独具。们读他明志、求贤、请封诸令尤其能够得到这种印象。
其次,曹操散文叙事简洁明,生动亲切,往往从个侧面刻画出较为鲜明人物形象,富有生活情趣,颇耐玩索体味。如《追称丁幼阳令》字里行间洋溢着活泼轻松气氛,把作者同丁幼阳之间深厚情谊和无拘无束交往刻画得淋漓尽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