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从曹操人生足程及思想武库中找到足够佐证。
可见,曹操诗歌是紧扣着个人身世、经历和体验来反映他时代,大都写出实境实情,具有很高真实性。读曹操诗,就宛如读部简明汉末史,兴亡大事,历历在目。们可以从中直接看到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演变情况,看到些历史人物(特别是曹操自己)所作所为及其活动若干具体场景、画面,解到些历史人物(特别是曹操自己)心情和内心活动,从而具体地感受到时代脉搏和心声;它更为们直接提供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曹操若干思想观点、政治主张、社会理想以及人生态度等各方面资料。们研究汉末魏初这段历史,研究曹操其人,曹操诗歌实不失为可靠旁证。
曹操对于当时战乱反映尤其值得注意。战乱给整个社会、尤其是下层人民和士兵造成空前劫难,这是汉末最为严峻现实。从初平元年(190)董卓之乱到建安十三年(208)魏、蜀、吴三分鼎立局面初步形成,战乱持续十九年之久,给北部中国广大地区造成极为严重摧残。曹操正视这现实,在《蒿里行》中以“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几句诗大幅度地作生动典型概括,并流露对于人民深刻同情。《苦寒行》、《却东西门行》、《步出夏门行》(土不同)则从不同角度反映当时军旅征戍生活艰苦,格调颇为凄凉。这些描写说明人民是战乱社会真正受害者,表现出充分人道主义精神。
曹操诗歌不仅表现社会动乱,还较深入地揭示致乱根源。从根本上说,汉末动乱是由封建制度本身和日益激化阶级矛盾所酿成,曹操囿于他阶级偏见,自然不可能认识到这点,但对于酿成动乱直接原因,曹操却有着相当准确认识。东汉和帝以后,由于统治阶级日趋腐败,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互相倾轧局面,造成朝政极度混乱。曹操《薤露行》诗入手就说:“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认为致乱根源是由于皇帝用人不当,可谓抓住关键。诸葛亮《出师表》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所见与曹操是致。对那帮祸国殃民乱臣贼子,曹操更不客气,直书何进、张让之流是“诚不良”,痛斥董卓为“国贼”,并具体揭露他们或“犹豫不敢断”,或“因狩执君王”,或“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bao行。在《蒿里行》中则尽情揭露关东那帮所谓“义士”不义,确实是“看尽乱世群雄情形”“道尽群雄病根”(钟惺《古诗归》卷七)。两诗批判对象,上至皇帝,下至外戚宦官头目、大军阀、士族大官僚及州郡刺史牧守,无不是手造成当时祸乱元凶巨孽,通过对他们批判,几乎否定东汉王朝整个统治集团。指出这帮人是千百万人民苦难根源,在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当时现实关系,,bao露剥削阶级反动本质。
曹操诗歌可贵之处,还在于在同情苦难、鞭笞黑暗、“忧世不治”同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