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二部书就厉害,叫《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古代现存规模最大类书,直到康熙驾崩都没编完。也就是在编这部书过程中,老三大量吸纳各种文人进入他图书编辑室里,此外还有些*员就干脆把这条路线当成自己晋升捷径。用当时人话说就是:
王总裁集成馆书局,延揽名流,游其门者通显可立致。
所以此时老三,年纪、爵位占优,又有票自己班底,因此,很多*员也自然在观望,老皇帝到底会不会把大位传给老三呢?甚至在这期间,还出现起特别有意思诈骗案。
康熙五十五年(1716),有个叫孟
针对老三冒险举报老大这件事原因,人们往往有两种推测:是老三心思缜密,富贵险中求,力争口气送走老大,干掉个夺嫡对手;二是老三心思单纯,他就是想为太子鸣不平,甚至冒着把自己搭进去风险也要把二哥胤礽保出来。
纵观老三生命运轨迹,后者推测似乎更为合理。
因为老三这生在人心算计上水平是很差,而且老三能主动同康熙坦白自己与巴汉格隆关系,也证明老三此前从未借助巴汉格隆进行过魇镇,更有可能是学霸老三压根就不相信魇镇这类东西,毕竟“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因此,老三这次举报老大,力保老二,应该还是在固守他年轻时那个“康熙活着就忠于康熙,康熙没就忠于太子”既定思路。
而且从结果看,康熙最终判断似乎也是认定老三目就是单纯地保太子,所以他才会在转年将老三胤祉直接晋升为亲王,没有做任何处罚。封王那年胤祉33岁。
故事发展到此,这样个看似与世无争老三,究竟又如何卷进“九子夺嫡”乱局中呢?
这里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康熙五十年(1712),太子胤礽再次被废,并且康熙郑重声明决不会复立胤礽。在康熙诸多皇子中,老大、老二全被圈禁出局,老三则成夺嫡选手中年纪最大皇子,且他还是亲王爵位,能力又拔得头筹。即便老三本来不曾想参与夺嫡,可气氛都烘托到这儿,他怎也得琢磨下自己有没有机会继承皇位。
第二,康熙对老三异常亲近。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晚年间,康熙先后去老三家里吃饭次数达18次,是皇子中最多;排在第二老四只有11次。要知道以雍正修改史料“良好习惯”,能出现这样组数字对比,那康熙大概率真去过老四家11次,但康熙去老三家很可能不止18次。父亲特别亲近自然也会助长胤祉野心。
第三,老三开始有自己夺嫡班底,而且草创团队还都是康熙给。康熙朝中后期,康熙陆续安排许多学者到老三门下同老三起编书。在这些学者中,最出名是陈梦雷,他是康熙朝早年间进士,此外,还有不少翰林院*员,如魏廷珍等。甚至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还专门让老三在畅春园开个叫“蒙养斋馆”编辑室,专门负责编书。
老三当时主要编两部书,第部叫《律历渊源》,内容涉及音乐、历法、数学等多个方面。这部书规模比较小,在康熙朝就编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