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出版社拿到这本书版权,现正寻找合适翻译人选,打算让来翻译。跟张万文兄相知于2007年前后,当时正是无知无畏年纪,常在互联网上与同好就李小龙和截拳道话题进行交流,也曾在北京各大高校做过相关主题讲座。那时,他刚刚撰写出版《李小龙功夫人生》书,送本。未曾想,十多年之后再度通话,竟又是因为李小龙。
多年来以教拳谋生,翻译并非专长,只是由于李小龙在海外生活,生前所做笔记、书信、文章多用英文写成,其传人弟子著作也全是英文,出于自身学习需要,曾试手翻译过十多篇文章在国内各大武术类杂志上发表。可是,要独立完成这600多页专著翻译仍恐力有不逮,故而踌躇再三。个月后,张万文兄亲自上门动员,几番交谈下来,以知晓人物背景且对文字有恭敬心为由,成功说服接下这项翻译工作。
坦白讲,翻译并不是件容易事,将英文译作中文,需要同步具备英文理解力和中文表达力。与“信、达、雅”相比,学识不足、修养不够只得偏向“如实”,即在理解原文基础上反复推敲,再以恰当文字转述出来,务求不违背作者原意,不遗漏作者原话。
余光中先生曾讲过:“翻译绝对不是小道,但也并不限于专家。”正是这句话,让有勇气开始着手翻译。所凭借,首先是对书中人物关系解,能够在翻译时尽量揣摩对话人语气、语境,以减少误译。其次便是内心轴劲儿,肯在译文上花大量时间反复推敲求证,也因此导致交稿日期再拖延。
本书序言《两场葬礼故事》翻译比较顺利,因为有现成视频资料可供参照,后半部分又多是依据安德鲁·摩根回忆进行描述性介绍,所以译起来没有难度。文中提到李小龙首徒杰西·格洛弗语句,让险些落泪。2011年,与他在北京有过面之缘,蒙他在拳术习练和教学方面多番指导和肯定,直心怀感激。李小龙去世三年后,他曾专门著书来回忆自己老师。本书第二部分,关于李小龙在西雅图求学和开馆授徒生活经历,多处引用他回忆。
般来说,“开局越是比较顺利人,日后所遭遇困难就越多”。经验再次印证这句话真实性。序言过后,刚进入第部分,起初建立起来信心和亲切感便受到打击。马修用整章篇幅,详细交代李小龙父母双方各自家庭背景,以及两人赴美巡演和生下李小龙经过。其中,马修对当时香港社会背景洞察力大大超过包括在内绝大多数内地读者。这种洞察力使他能将人物成长经历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让本书更具可读性,同时也更有代入感。这也是本书大亮点。们所理解李小龙,其实多数是由形象和故事串联起来,唯独缺少对那个特定时代背景解,也因此才难以切身体会到李小龙艰辛与不凡。
在关于时代背景描述中,涉及多处人物和地点名称翻译问题。对于本身有中文名称,希望能尽量还原,而不是采用音译形式。由于这些名称极少在其他类似传记中出现,因此查证确认耗去不少时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