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1月12日(农历1868年十月三十日),章太炎出生于浙江省余杭县仓前镇。章太炎初名学乘,后改名为炳麟,字枚叔(称“梅叔”)。后因仰慕顾炎武之为人,遂改名绛,别号太炎。世人常以其别号“太炎”来称呼他。此外,他还用过许多别名和笔名,比如章燐、章缁、绛叔、西狩、日本西狩祝予、末底、戴角、独角、菿汉阁主、台湾旅客、知拙夫、陆沉居士、支拉夫、支那夫、刘子政私淑弟子、刘子骏之绍述者、萧海琳等。
章太炎出生之时,正值太平天国起义被清z.府镇压下去不久。这场轰轰烈烈农民运动对浙江经济生产与社会结构产生极大影响。随着太平天国军队进入浙江,许多地主逃亡,土地被当地农民与外来人口占据开垦。虽然太平天国政权在浙江主要精力都放在与清军作战上面,并没有太多时机与空间施行其定都南京之时所宣传土地制度,因此依然按照清廷对基层统治方式来征收赋税,同时经常聘用地方士绅与富户为“乡官”,但农民起义毕竟定程度上撼动地主士绅对基层社会支配,其结果之就是农村当中自耕农数量增多。据研究者20世纪60年代在余杭县调研时发现,当地不少农户都是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从外地迁居过来,属于由清z.府招垦而来自耕农,并且趁着地主阶级势力日趋衰落,这些自耕农低价买入不少土地,使当地地权分布得更为平均。
此外,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浙江农村盛行永佃制。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地农民借着太平天国影响,开始与地主阶级进行斗争,要求后者承认农民对土地永佃权,防止地主采取新手段来剥削农民。而在些地区,永佃权性质逐渐发生变化,即农民从拥有土地使用权发展为对土地拥有部分所有权。凡此种种,加上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当地普及与洋货逐步深入农村市场,不断冲击着传统地主经济,浙江农村社会结构发生颇为深刻变化,这对包括章太炎家族在内本地士绅阶层产生不小影响。章太炎后来长期关注中国土地问题与农民问题,思考如何通过合理土地制度来保证经济生产活力,从渊源上来看,似与他所成长地方经历过社会经济变迁颇有关系。
关于清代以来浙江,史家贺昌群曾说:“两浙为鱼米之乡,人口繁殖之地。因近古以来,地理环境之变迁,其人士最能得风气之先,接受时代思潮。明末遗贤之所以倡于彼者,而其影响则在于此。其人物殷阜,明清以来藏书之家甚多,乾隆朝修四库全书,以浙江采进之书最多,号称人文渊薮。”具体到余杭县隶属杭州府,清代以来,随着经济生产力提高,物质财富、人才与文化资源不断输入当地,使杭州府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重要文化中心,科举中举人数在全国名列前茅。章太炎家族便是当地颇有名望耕读之家。他曾祖名叫章均,字安圃,生于乾隆中叶,通过家族几代积蓄,家资充盈。据章太炎说,章均家“赀产至百万”。章均曾经在当地县学做增广生,后担任训导,教于海盐儒学。后来他用自己钱财创办苕南书院,又购置田产设立章氏义庄和家塾,养育族中子弟。当时章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