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李广是路痴,算网上很流行梗。李广之死,和“失道”有关,还有人说李广经常迷路,这个问题需要辨析下。
汉朝出击匈奴,是非常艰难事情。
第,茫茫大漠与草原,难以确定匈奴位置在哪里。多路出击是解决这个问题办法之,增加发现敌人概
纷挐,杀伤大当。汉军左校捕虏言单于未昏而去,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大将军军因随其后。匈奴兵亦散走。迟明,行二百馀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余级,遂至寞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食军。军留日而还,悉烧其城余粟以归。
没有能力翻译出原文那种简洁明晰却果决、英锐、雄壮气魄。只能肯定地说,这是配得上第流名将第流叙事。这段文字简洁勾勒,仿佛苍凉辽阔画卷配合着热血之极背景音乐,激发出后世无数诗人灵感:大漠风沙,长河落日,铁骑突出刀枪鸣,相看白刃血纷纷,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个又个意象,构成中国古典文学里最动人风景。
后世有文人评价说,“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华夷,今看其传,不值钱”([宋]黄震《黄氏日钞》),那是他自己期待视野使然,绝不是司马迁本意。不论李广还是卫青、霍去病,身后遭际,都与生前形成鲜明对照。
“数奇”李广成宠儿。他命运多舛困踬终身,非常适合失意文人代入;到唐朝,皇帝自称陇西李氏,那李广就成唐朝皇帝祖先,唐诗中夸耀李广英姿与将才,就成件非常主旋律事情。李广奇迹般得到攻击朝廷者和歌颂朝廷者双重加持。
卫青、霍去病则刚好相反。后世文人,直也没有忘记他们卑微出身;而卫霍又是外戚,汉朝之后批判外戚大多数时候是政治正确。在军事上乏善可陈,但文化极其繁荣宋代(意味着这个时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特别大话语权),好大喜功汉武帝经常被拉出来作为反面典型,卫霍有时也难免陪绑。
到现代,情势又变。歌颂秦皇汉武声势浩大,卫霍功业也获得越来越多称道。尤其是,他们不但无愧代名将,还无疑是英俊少年,那就是太适合作为偶像存在,所以像粉丝追星样追捧卫青、霍去病现象,也绝非罕见。
无限美化卫青就带来个问题:李广是因卫青而死,既然卫青道德上要纯洁无瑕,那李广就必须是卑鄙又无能小人,他是在用自己死碰瓷卫青抹黑卫青。李广身上有任何丝优点,都是不能容忍,连带着赞美李广司马迁,写历史态度也必须有问题,他在毫无底线地歪曲事实。
司马迁当然是有偏见,可不容否认是:现在大家吐槽李广材料,都是司马迁留下来;歌颂卫霍材料,也是司马迁留下来。司马迁偏见只是表现在,他把他喜欢事实写得更动人。
后来班固写《汉书》时候,在许多问题上,看法都和司马迁不同,但他仍然称道这位前辈史家作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偏见和实录并不矛盾,尊重基本事实前提下,各式各样偏见并存,远远好过唯正确答案。
附:李广是路痴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