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些地方绝不能省,那,钱从哪里来呢?汉朝常规赋税总和大约六七十亿,面对动辄超过百亿开支,应该怎办?
汉朝建立已经七十多年,基本采用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民间财富积累也非常可观。当然,最赚钱还是三个行业:铸钱、冶铁、煮盐。这三个领域,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当时条件下,又有相当高技术门槛。能进入就是,bao利。
汉武帝首先想到打击对象,是诸侯王。几乎从任何角度看,诸侯王都适合成为优先打击对象:首先,诸侯王强大,对中央朝廷是个威胁,不为钱也要打击他们;其次,诸侯王特别有钱,事实上从三大,bao利行业里获益最多,就是诸侯王;第三,诸侯王是个人数不多特殊人群,也不得人心,打击他们,老百姓不但未必有多少同情心,欢呼雀跃也说不定。
但这还远远不够。那就只能瞄准社会中般富裕阶层——当然,他们另外有个难听名字,叫作“豪强”。应该说,汉武帝开始还是并不想下毒手,直想和民众进行利益交换。你给朝廷捐钱捐物资,有罪朝廷就免你罪,没罪朝廷就给你爵位。
但汉武帝不得不接受个现实:豪强早已通过各种方式避免落入法网,所以不需要再花钱免罪;而爵位销路不佳,这项生意已经被他祖父和父亲做滥,爵位卖不起价钱。汉武帝只能进行爵位改革,并且在鬻爵同时卖官,但拥有高级爵位就意味着可以免税,那以后税源就会
大胜利意味着之前已经花掉空前庞大军费,现在又要有空前浩大赏金支出,才终于“战士颇不得禄矣”。
第二种人是入境投降敌人。
元狩二年,匈奴浑邪王率领四万余人投降汉朝。汉武帝派遣骡骑将军霍去病亲自前往迎接,为让浑邪王感受到汉朝热情和实力,汉武帝组织两万辆马车(对民间造成极大骚扰),组成浩浩荡荡欢迎队伍。这些匈奴人在汉地没有生存能力,之后衣食用度完全“仰给县官”,即靠朝廷财政拨款来生活。
汉朝士民对这种情况不说民怨沸腾,至少也啧有烦言。具体操作中,有些环节也确实难免变成形象工程,但这是为吸引更多匈奴人归附,在汉武帝看来,算长远利益,无疑是值得。
第三种人是流离失所灾民。
被逼入绝境民众会铤而走险。曾有个叫徐乐人为汉武帝分析说:国家危难,分为土崩和瓦解两种情况。只是社会上层不满,叫作瓦解,好比景帝时七国之乱就是这样,那是可以解决问题;社会底层不满,叫作土崩,秦朝末年就是这样,那就无可挽救。
汉武帝很赞赏徐乐观点,为避免土崩,救灾时候,他也从不吝惜。
正因如此,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读史至此,对《史记》中幽怨情绪十分愤慨。他为汉武帝辩护而痛骂司马迁:汉武帝折腾老百姓是很过分,但他救助饥民也算很到位。“费以亿计,不可胜数”是事实,但比起那些“视民之死亡而坐拥府库者”不是好得多吗?司马迁《史记》真是谤书,简直就没有地方不在诽谤。
显然,在亲历过乱世王夫之看来,汉武帝比明末皇帝好太多。
必须伤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