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钱摇摇头。
曹晴朗说道:“不敢去想。”
崔东山笑道:“那就是拉着所有天地众生,与起睡去吧。”
裴钱手握住那颗念珠,把扯住大白鹅袖子,满脸畏惧,却眼神认真道:“你不可以这做!”
曹晴朗安慰道:“大师姐,忘小师兄是怎说吗,‘最早时候’,许多想法有过,再来改过,反而才是真正少去那个‘万’。”
是在与谁求?”
崔东山自问自答道:“自求而已。”
曹晴朗突然开口说道:“先生家乡小镇那座大学士坊,便有‘莫向外求’四字匾额。”
崔东山点头道:“诸多道理,根本相通。们儒家学问,其实也有个自内求、往深处求过程,问题也有,那就是以前读书看书是有大门槛,可以读上书做学问,往往家境不错,不太需要与鸡毛蒜皮和柴米油盐打交道,也不需要与太过底层利益得失较劲,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以往学问,读书人越多,便不够用,因为圣贤道理,只教你往高处去,不会教你如何去挣钱养家糊口啊,不会教你如何与坏人好似打架般斗心啊,句‘亲君子远小人’,就六个字,们后人够用吗?看道理是真好,却不太管用啊。”
“几乎每代读书人,总觉得自己所处当下世道太不好,骂天骂地,怨人怨己,是不是因为自己读书多,岁数大,人生路长,见过更多不美好,对于苦难理解更深刻,才有这种悲观认知呢?是不是世道其实没变得太好,却也没有变得更差呢?这些可能,是不是要想想呢?事实上许多苦难,是没人说,书上不会写,就算写也字数不多。”
“之心中道德大快意,管你世道不堪多涂潦。”
崔东山自嘲道:“这辈子见过太多人心险恶,阴私幽微,莫说是去看,躲在远处不去闻,都会恶臭扑鼻。而且问题在于,这个人偏偏喜欢看看闻闻,乐在其中。但是耐心又不太好,所以是当不来真正先生夫子,别说是先生,就是种秋,都比不上。”
回头再看,原来老秀才
“美好之人事,相较于诸多切肤之痛,好像前者,自古从来,就不是后者敌手,并且后者从来是以寡敌众。”
裴钱默不作声。
曹晴朗停修行,开始修心。
崔东山破天荒有些疲惫神色,“不是道理当真不好不对,就因为太好太对难做到,做不到,总有很多人,便不怨身边无理之人事,反而去怨怼道理与圣贤,为何?书上道理不会说话,万圣贤听见也不会如何啊。怎办呢?那就出现许多意思折中老话,以及茫茫多‘俗话说’,比如那句宁惹君子不惹小人,有道理吗?好像深思便总觉得哪里不对,没有吗?怎可能没有,天下世人,几乎所有人,都是实实在在要过日子人,所有家底和香火,是颗颗铜钱积攒起来,所以这想,这句话简直就是金玉良言。”
崔东山后仰倒去,“最烦那些聪明又不够聪明人,既然都坏规矩得便宜,那就闭嘴好好享受到自家兜里利益啊,偏要出来抖搂小机灵,给遇见……裴钱,曹晴朗,你知道小师兄,最早时候,在心境另外个极端,是如何想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