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郡羌胡杂处,周边除羌人,还有保于南山小月氏部落,而匈奴人马队,也经常在境外游弋,悬泉置得安排人放哨,监视过往行人,观察烽燧示警。
每当有车队路过,他们也会向置所禀报。
待任弘匆匆登上角楼时,顺着材官指向远方手,正好看到,笔直向西丝绸之路上,扬起阵烟尘,看来队伍不小……
等到那车队走近,任弘才看清,足足有三十余人,队伍里不仅有牛马车,更有几头骆驼,身上满载货物,每走步,都响起悠悠驼铃。
而位于队伍最前方,则是辆驷马轺车,车舆中,有位高冠士人正襟危坐,手持根八尺长杆,杆上末端以染成红色牦牛尾装饰,为其毦(ěr),共三重……
巡视完厨房,任弘放心,对夏丁卯道:
“粟、黍、酱、醋、豉(chǐ)皆已完备,但这些寻常食物,其他置所也有,唯有各类面食,还有这锅炒出来菜肴,才能显出悬泉置独无二来,对夏翁,鸡杀几只?”
悬泉置自有鸡埘(shí),养着几十只鸡,般时候只吃鸡蛋,但遇上贵客到来,任弘就得在那本专门《鸡出入簿》上,添上几笔。
夏丁卯道:“老仆记得,傅介子上次在悬泉置停留时,最爱吃鸡,便让人口气杀六只,都已收拾妥当,敢问君子,这些鸡,该如何烹饪?”
任弘只点道菜:“夏翁按照拿手来,但有样,却万万不能少,那就是……”
吃几桶饭区别……
作为礼器之王,鼎在朝堂上,尚有席之地,偶尔从河里挖出个古鼎,就是大大祥瑞,汉武帝当年甚至为此改元“元鼎”,任弘琢磨着,这要搁到后世,年号就得是“元锅”。
但在民间,鼎却日渐式微,沦落到只能呆在火塘边,竟上不灶台!
反而是釜大行其道,那高灶台上四个灶眼上,除个正蒸饭甑(zèng),另外两个则是圆底而无足釜,熬煮着羊肉,已经烂熟。
釜模样,和后世煮汤锅已很相似,比起三足鼎,它能更有效使用火力,节省时间和燃料,这点颇受平民和军队喜爱,秦末时,项羽就使出必杀技“破釜沉舟”,打赢巨鹿之战。
牦牛尾迎着干燥西北风,轻轻飘扬。
见到此物,不论是角楼上材官,还是走到悬泉置外
还不等他将话说完,却听到悬泉置角楼上,有人大声喊道:
“西边来队车马!”
……
悬泉置不仅是过往吏卒胡商驿站,也是戈壁滩上哨所。
总有几位持弩材官,不论昼夜,谨慎地站在坞院东北、西南两座角楼上,凝神戒备。
人类身体不再有大改变,但工具却直在改进,从鼎到釜,但这还不是炊具进化终点。釜只能用来煮和焖,虽然熟透,味觉上却少刺激,于是任弘来到悬泉置后,又在这小小厨房里,添样炊具。
那就是炒锅。
硕大口铁锅,敞口、球面底、安有木把,占据最大灶眼,底部已被灶火熏得漆黑。
别看锅只有口,却是几个月前,任弘花大价钱,在效谷县城请铁匠专门铸。边塞铁贵,他为说服小器徐奉德,可花不少功夫。
虽然质量没法跟后世比,但也凑合着用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