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杜延年父亲杜周,更是专以皇帝之意为判狱标准,是放是杀全看上意,他名言是:“前主所是,着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
看来小杜与其父不同,是有底线。
这群儒生确实又不好杀,也不愿放,关着也不是个办法,踢得远远确实是妙招,霍光颔首:“当迁何地?”
任弘已经为贤良文学们考虑好新家:“不如便迁去西域都护府!”
“自从都护府设立,而西域胡王陆续来朝,皆慕大汉制度。鄯善王已征辟河西士人儒生为鄯善国官吏,学《论语》《孝经》,粗备礼乐,扦泥城被称之为小长安。”
丝毫没有政治敏感性,任由情绪主导理智,将霍光和皇帝都极力避免公开矛盾,给棍子捅开,,bao露在天下人面前。
这下连任弘都猜不到,这对君臣会走向何种结果。
看霍光罢免太常,问责韦贤架势,严惩诸生是肯定,但又不好直接杀他们。来骤然杀戮容易引发舆情震动,影响伐匈之事。
二来汉儒硬骨头不少,越杀越跳得欢。就像窦太后当年杀协助汉武帝改革儒生赵绾、王臧,关东儒林非但没有低头,反而有种殉道者悲壮感,各学派联合在起,之后十余年人才辈出,最后取代黄老。
但也不能便宜他们,这些贤良文学打“赢”盐铁会议,若这次轻罚,他们认为是朝廷理亏服软,回到地方后,恐将成为“八杰”“八骏”,继续鼓吹反战。
任弘觉得很可惜,方才大将军霍光太镇定,群臣都得在承明殿继续议事,他竟不能出去看热闹,瞧瞧杜延年是如何解决这次危机。
不过,百多人儒生叩阙,虽是大汉首次,可放在两汉历史上,简直不值提。
要知道,到东汉,儒学更盛,太学扩招,太学生们动辄上千人,叩阙就成寻常操作。
拦截丞相乘车,在皇宫门口集会上书有之。
跟着师长陈蕃拔刃入宫欲除宦官专权者有之。
三年,有任弘当初引导,鄯善国上层对汉化慕然成风,成城郭小邦效
于是任弘出面,给霍光提个主意。
“不如迁之!”
大汉尚未有流刑之刑名,只有迁刑之谓,迁之偏远之地,以示惩戒,非奉诏不得返回,被迁者上路时身份可以是刑徒、庶民或者官吏,根据需要改变,十分灵活好用。贤良文学们罪责,应该也符合。
精通律令,著有《小杜律》杜延年不愿杀人,任弘此言却能救贤良文学们命,遂道:“诸生确实有诽谤、结党、聚众之罪,虽不足死,但可迁之。”
不足死?开玩笑,大汉酷吏们,可是连“腹诽”这种罪名都能整出来置人于死地。
爬到朱雀门阙上写“天下大乱”者有之。
在州郡搞大串联,做清议和人物品评者有之,领袖被推举,什三君、八俊、八顾,势力已经形成,从地方到中枢都有,瞄准外戚宦官就是干啊。
难怪吕思勉都说:“今世学校,有所谓风潮者,汉世即已有之。”
到东汉末年,就发展成党锢之祸条龙,不过黄巾起,还是“党人”们笑到最后,但最终给陈蕃、窦武平反,居然是西凉董太师。
后世发生事难以评价,但只就今日之事看,任弘以为,贤良文学举动真是蠢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