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太子教育也有失败时候,比如刘询祖父卫太子,按理说名师不少,诸如万石君少子石庆,卜式,但他最后任太子少傅石德,在巫蛊难起时,因为害怕像公孙贺父子、两位公主和卫伉样被定罪杀死,便极力怂恿卫太子起兵,最终酿成悲剧。
所以挑人时,可得看准喽,观其言察其行,可不是什阿猫阿狗都能教太子。
“贾谊说,教太子可分三段,乃生幼年时,少长知妃色时,以及既冠成人后。朕打算在去疾乃生幼年时,让正直博学、忠于君主、敬佩父兄之人入太子宫,与太子同起居出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此潜移默化,让太子成为正直之人。”
相比于各有用心其他人,苏武无疑是最完美选择,无人怀疑忠节侯之忠,而论见识,曾去过北海,又担任典属国多年老苏武,也是博闻之辈,尤其是刘询听任弘说过……
“苏公很喜欢孩童。”
早立太子是为社稷和安定人心,至于刘询忽然对太子教育如此重视,还是受霍氏族诛影响,以及任弘“无意中”番话。
“陛下,臣以为,大将军生英明,却因为娶错人,忙碌于朝政,对儿女也不上心,以至阴妻邪谋,教子女无方,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
平定叛乱后,任弘忽然对刘询大发感慨,并用自家儿子任白举例道:“臣先前溺爱吾子,使他耽于玩乐而不知礼仪,往后却不敢如此,至少要给他找良师,五经之类可以长大再学,但父子君臣之道,却得从小教起,否则生怕身后为其所毁。”
刘询深以为然,大汉朝坑父亲和祖先列侯、诸侯不要太多,极少能富过三代,多是教育出问题。所以皇长子才三岁不到,他就开始对找老师上心。
仔细捋捋大汉历史,皇室之所以不像列侯样,两三代就垮,是因为历代先君对此本就十分重视,当年贾谊给孝文皇帝上书,专门谈太子教育问题。
幼年时跟着这样长者,刘询相信,自己长子绝不会成为霍禹之类阴邪之辈。
“但苏公年迈,已过七旬,还能做几年太子太傅?”这是许平君担心事。
“苏公百年之后,去疾也已少长知妃色,朕心中已有人选。”
刘询笑着,对别人设防,对许平君却无话不谈,透露自己打算:“西安侯如何?”
许平君也想过,但又觉得不行:“西安侯为陛下整治南北军,恐怕无
“天下之命,悬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输教于选左右,心未滥而先请教,则化易成也。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书》曰:‘人有庆,兆民赖之’,此时务也。”
在君主时代,这无疑是正确,000庸主还是666神君,确实关系社稷存亡。
孝文皇帝对这奏疏大赞,然后反手就将贾谊安排给梁怀王做王太傅,而让晁错去太子身边。
结果晁错导太子以法术,教出来个精通权术家伙。贾谊教梁王以《诗》、《书》,虽然梁怀王坠马亡,贾谊自责而死,但继任梁孝王也深受贾谊影响,文青教出来还是文青,最后被他老哥汉景帝玩得团团转。
太子太傅,日就月将。琢磨玉质,言太子有玉之质,琢磨以也。果然什样匠,磨出什样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