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都是谁制作呢?拎起来看下铭文就行,大汉实行,是和秦朝样“物勒工名”制度,产地和所铸工匠名字都要刻上去。
否则就是三无产品。
任弘拎起把看上去质量般环首刀,确实能看到上面刻着“东”。
“河东第铁官,在皮氏县。”旁耿寿昌记性好,立刻就报出产地。
与之相似,“东二”则是河东第二铁官,在平阳,“扶”是右扶风雍铁官,只要质量有问题,谁都跑不!
,看对方眼,虽然般大司农来胡说几句他们也不会当真,但大司马卫将军名声在外,二人都希望西安侯能佩戴自己制作,刻工名刀剑,遂朝任弘作揖,边继续吵着嘴,边忙着尝试去。
而任弘有感于大汉能工巧匠虽多,但大多数人,都如同发明灞桥纸、高炉、百炼钢匠人样,湮没在历史中寂寂无名,也没有得到什好处,官营工坊里大多数人更处于混吃等死状态,遂宣布项他向天子请求后获准新政策。
“大汉察举之制,除却贤良文学外,尚有力田之属,凡有善农事者举为力田,每乡人。然《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工者,国之柱石也,能工巧匠亦不可少,故于官营盐铁织室之中,加‘工师’之名举,每年每郡举荐人,号曰‘高工’,秩禄与二百石同!”
是有点僧多粥少,但没关系,还分级,县上有“中工”,秩禄百石,乡上有“初工”,秩禄等同于斗食吏,三级工程师由大司农上计时派人考核,宁缺毋滥。只有那些出突出发明贡献人,才能混上高级工程师名号——比如任弘自己。
任弘希望这举措,能鼓励更多隶属于官府巧匠发挥才智。
可铁官聪明着呢,也会看人下碟,交给军队和给百姓东西质量全然不同,任弘试后,发现兵器甲胄里次品不算多,基本都合格。
但农具就言难尽,是真很多,任弘手里“东”镰刀,真是钝得可怕,不是没磨,他怀疑开刃这个环节都随便应付,居然连简牍上绳子都割不断。
任弘不由摇头:“曾听闻,孔仅、东郭咸阳主持大司农时,铁官产镰刀质地低劣,连麦秆都割不断,还以为是贤良文学夸
而等他回到长安时,去年就奉命巡视各郡铁官均输官黄霸回来,黄霸经历,让任弘意识到,相比起已站在世界前列技术,铁官制度问题似乎更大些。
……
早在十年前,在河东均输官任上时,黄霸就以明察秋毫而闻名,他善于调用下属,百姓之事,无论巨细,都派人详加调查并妥善处置,就连平民家常琐事,他也考虑得周到得体。而在楼兰道时,遇上老吏死去,死者籍贯在哪,在西域可有故旧,哪个乡大树可以砍伐作为棺木,哪个驿馆饲养猪可以用来祭祀等,黄霸都清二楚,让人称奇。不知内情人都称他有神明相助,小吏根本不敢欺瞒。
所以做天下均输之官,各地铁官优劣底细,也逃不出黄霸眼睛,回来,就让人将他给任弘捎带“特产”扛到院子里。
“大司农,这便是天下四十八铁官所产铁器,下吏派人于市坊、武库购买获取,每个铁官都带回刀二、甲、镰四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