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名单,即使是五脉人,也看不到吗?”语气里透着深深失望。
“也不好说……算啦,帮你问问吧。你在家里等着别乱跑。”郑教授口气,就像是个宠溺孩子老人。
放下电话,想想,跟钟爱华在北京个媒体朋友联系下。电话打过去,他挺热情,看来钟爱华已经提前打好招呼,这个小家伙做事确实牢靠。这人叫骆统,是家叫《首都晚报》副主编,这家报纸发行量很大,颇有影响力。骆统或多或少知道点佛头案始末,对兴趣很大,允诺只要
去刘、黄、顾、药、许五姓以外,还有亲戚、师徒、好友、门客、拜把兄弟之类外围。到现代,中华鉴古研究会和许多大学、科研单位都有联系,成员就更复杂。像郑教授这种,按古代说法,算是客卿,现在则是挂个研究会顾问头衔。
药不然叛变以后,郑教授颇为自责,反而跟关系变得很好。老爷子时常跑过来小店里坐坐,喝点茶,教点东西,有时候兴致来,还帮卖几件货。直怀疑,他是把对药不然感情,全都移到身上来。
郑教授听是电话,挺高兴,问这几天干吗去。支吾他几句说进货去,然后问他有没有什办法能看到《清明上河图》实物。郑教授愣,说你小子怎改行钻研书画。解释说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在补课,看到这段,想亲眼见识下。郑教授告诉,这件事不太可能。《清明上河图》是顶级国宝,被严格地保管在故宫画库里,不对普通人开放。除非是有重大展出活动,否则开库必须要经过十几道手续和数个部门审批,还得有极其充分理由。
“别说你,就连刘鸣要看,都不见得能批准。这个主意你就别打。”郑教授直接把门关死。
倒没特别失望,这是在意料之中。握着话筒,又问道:“那当时这幅画移回故宫,参与鉴定人都有谁?”郑教授疑惑地反问:“你问这个干吗?”
“好奇嘛。”只能用这个理由回答。好在郑教授没追问,他想想,回答说:“如果记得不错,这份名单是保密。”
“这有什好保密?”大为不解。
“你听过《文姬归汉图》故事吗?”郑教授问。他知道定不知道,所以也不等回答,自顾说下去,“从前故宫曾收藏有幅《文姬归汉图》,旧题为南宋,都认为出自南宋四大家之李唐手笔。后来此画流落东北,被国家收上来,交由郭沫若郭老带头审定。郭老在画上发现‘祗应司张〇画’几个字,其中〇字模糊不清。郭老经过仔细检校,认为是‘瑀’字。于是这幅画作者,被重新认定为金代张瑀所画。你知道,书画鉴定主观性太强,所以这个结论引起很大争议,有许多人坚持认为是李唐画,甚至还有人带着书包资料专程到北京去找郭老辩论,每天门口都有人跑过来交流,让郭老不胜其扰,惹出不少麻烦。”
“所以《清明上河图》对鉴定组名单保密,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是,不会出现具体某位专家,而是以鉴定组集体结论来发布。露出名字,只有当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先生,他挂个鉴定组组长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