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似曾相识影子:徐永叛逃几乎写成《新娘代价》,而糜冲死亡显然是在模仿《第四秘密议定书》彼得罗夫斯基杀掉瓦西里叶夫桥段。至于文字痕迹,则更是比比皆是。就个人感觉,间谍小说就要这样如福塞斯这样写才够帅气。
很多读者批评说这本书西式翻译腔实在是太重,以至于有人说把名字和地名全部替换掉话,就是部典型苏美间谍小说。对于这点,只能抱歉地回答:“是故意,哇哈哈哈哈!”没有什深层次心理原因,只是单纯觉得将两样完全不相干东西结合在起,会有别样美感。换句话说,这是部二十七万字恶搞,真闲。
关于罗贯中和陈寿对影响,就无须赘言。和所有喜欢三国读者样:自罗开蒙,从陈渐深。之所以选择三国做为背景,也是出于对这个时代深深喜爱关系。只不过,金戈铁马四方征战体裁写实在太多,有无数珠玉在前,也只得另辟蹊径,希望能从另外个角度去观看这段历史。不管怎说,描写三国间谍小说应该是头个,能占“最早”就满足。
至于丹•布朗,则完全是因为他阴谋史观和臭味相同。身为个阴谋论者,信条是:历史上每件事都有个内幕,如果没有,那就制造个出来。对于小说来说,其实历史真实性并不怎重要,重要是要有意思。喜欢阴谋史观,不是因为那更接近于历史真实,也不是因为那更能反映出人性暗面,单纯是对于这种体制式诡计与内幕有着叶公好龙式兴趣罢。阴谋对来说,有着种别样美感与质感,流光溢彩政治殿堂中隐藏黑暗,才是最富魅力宝藏。
这次《风起》就是个例证。书中所描写那种阴谋当然在历史上是不存在,只是个基于真实人物戏说。只是试图将不同时间点事实用可能性连缀在起并加以居心叵测解释。这种可能性未必是史实,但很好玩。或者这样说,史实事件是固定,但是事件彼此之间内在联系却存在着诸多可能。就好象《达芬奇密码》煞有其事地把名画中种种细节敷衍成篇隐藏千年传奇,大家都知道是胡说八道,但同样看津津有味。
另外要感谢禽兽大那颜和林公笑雪在三国史方面指导,更要感谢个叫DA大胖子,他在失业赋闲时候,用纤细笔触代写柳萤与高堂秉爱情悲剧,现在大家明白为什第二部里毫无感情戏吧?因为他找到工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