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休息时候,鱼朝恩来找过次,他拿出札子,交还给李善德,说自己揣摩天夜,可惜才疏学浅,实在读不透,只好归还原主。他讲话时还是那风度翩翩,言辞恳切,不见丝嫉恨或不满在脸上。李善德懒得说破,跟他客气几句,送出门去。
下午他们又足足讨论两个时辰,算是最终敲定荔枝转运每个细节,李善德长舒口气。原来他限于预算与资源,很多想法无法实现,只好绞尽脑汁另辟蹊径。而如今有朝廷在背后支撑,便不必用什巧劲。
以力破巧,因地制宜。总之句话,疯狂地用资源堆出速度,重现汉和帝“十里置,五里堠,奔腾阻险,死者继路”盛况。李善德在规划好那条荔枝水陆驿道上,配置大量骑使、驿马、快舟与桨手、纤夫,平均密度达到惊人每六十里换,换人,换马。而且根据道路特点,每段配置都不样。比如江陵至襄州中间当阳道带,官道平直,密度便达到三十里换;而在大庾岭这段盘转山路上,则雇请手脚矫健林邑奴,负瓮取直前行,让骑手提前在山口等候。
当然,如此转运,花费恐怕比之前预算还高。不过右相说他会解决,李善
支司、仓部、金部、太府寺左藏署等衙署正职主事们,连上林署刘署令也都叫来,密密麻麻坐在圈。
这其中不乏熟人,比如度支派来那个主事,就是两天前叱退李善德老吏。他此时脸色颇不自在,缩在其他人身后,头微微垂下。有右相银牌在,谁也不敢有半句怨言。
李善德突然觉得很荒谬,他依足规则,却处处碰壁;而这块不在任何官牍里牌子,却畅行无阻。
难道真如杨国忠所说,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规矩。
李善德没时间搞私人恩怨。他直接开门见山,简要地说明下情况,然后拿出数十卷空白文牒,直接分配起任务来。驾部要调集足够多骑使,以及跟沿途水陆驿站联络;典厩署负责协调全国牧监,就近给所有驿站调配马匹;户部要协调地方官府,调派徭役白直;太府寺要拨运钱粮补给、马具装备;就连上林署,都分配调运冰块庶务。
能想到砍树运果法子,并不出奇,稍做调研即可发现。转运精髓与难点,其实是在以此延展出无数极琐碎、极繁剧落地事项。整整个上午,上林署官廨里直响着李善德声音。各位主事只有俯首听命份儿。前日委屈,今日彻底逆转过来。
抛开内心对这个幸进小人鄙夷,这些老吏们对李善德工作思路还是相当钦佩。
李善德发给他们,是系列格眼簿子,里面将每个衙署职责、物品列表、要求数量、地点、时限都写得清清楚楚,如果有两个衙署需要配合比对,把簿子拿出来,还可以合并成个,设计得极为巧妙。整个安排下来,流程清楚,职责准确。
大家都是老吏,你是唱得好听还是做得实在,几句就判断出来。
安排好大方向,李善德请各位主事畅所欲言,看有无补充。他们见他不是客气,也便大着胆子提出各种意见,有价值,都被补进转运法度里面。连荔枝专用通行符牒什样子、过关如何签押都考虑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