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就够多,如果这种情况年年重复话……单是想象下,就不禁心情沉重。
其中最令人心情沉重,莫过于大家都来安慰。旦落选,就有许多人赶来看,对说:“这次太遗憾啦。不过下次绝对能得奖。下部作品请好好写啊!”对方(至少在大多数场合下)这说是出于好意,心里也明白。可是每当有人这样说,就不知道该怎回答才好,落得心情复杂兮兮,只好“呃呃,嗯嗯……”地含糊其词,搪塞事。就算说“得不得奖其实都无所谓啦”,只怕也不会有人照单全收,反而会导致场面尴尬。
NHK也很烦人,还在提名阶段,就打来电话跟打招呼:“等您得到芥川奖,请第二天早晨来上电视节目呀。”工作很忙,又不想上什电视(因为生性不喜欢抛头露面),就回答说:不行,不去。可他们总也不肯退让,反而怪为何不上电视,生气。每次获得提名后都会发生诸如此类事情,往往令人心烦难耐。
世人为什只对芥川奖如此在意,时常感到不可思议。不久前,走进家书店,发现里面堆满书名类似《村上春树为什没能获得芥川奖》书。没翻开读过,不知道内容如何——自己毕竟不好意思买吧?不过,出版这种书本身就叫人心生疑窦:“好像有点咄咄怪事感觉嘛。”
不是吗?就算那时得到芥川奖,可是,既无法想象世界命运会因此发生改变,也无法想象人生会由此面目全非。世界大概还是眼下这副德行,也肯定还是这样,三十多年来(可能有些许误差),大抵按照相同节奏执笔创作至今。不管是否获得芥川奖,写小说恐怕照样被同批读者欣然接受,照样让同批人焦虑不安。(让为数不少某类人焦虑不安,好像与文学奖无关,而是与生俱来资质使然。)
假如得芥川奖,伊拉克战争就不会爆发——如果事情是这样,自然也会感到有责任,但这样事绝无可能。既然如此,没获得芥川奖事为什非要特地做成本书不可呢?老实说,这正是让困惑地方。得没得到芥川奖,不过是茶杯里风,bao……又何曾是风,bao呢,连小旋风都算不上,简直是微不足道。
这话说出口,没准会惹出是非来:芥川奖无非是文艺春秋这家出版社评选个奖项。文艺春秋把它当作项商业活动在运营——即便不把话说得这绝对,可要说完全没有商业运作成分,那就是撒谎。
总而言之,作为个长期以小说家为业人,如果允许根据真实感受直言相告,新人阶段作家所写东西中能有令人刮目相看作品脱颖而出,大概五年才有那回吧。就算把标准稍微降低些,也是两三年才有次。如今竟然要每年甄选两回,就免不有点滥竽充数感觉。当然,就算这样也没关系(奖项这东西或多或少是种勉励,或者说种祝贺仪式,放宽准入条件并非坏事),不过客观来看,不由得会想:这样水准恐怕还不足以每次都让媒体倾巢出动,炒作成社会事件。其间失衡就有些怪异。
然而这说话,势必有人要想:岂止是芥川奖,全世界所有文学奖其实“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