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奴们把它们扫到块,堆积成个个小山包,接着站在山包上,用铲子铲起混合物,朝前方空地抛出。由于谷壳比果实轻得多,在风吹拂下落地距离要更远,因此脚下洒落是麦粒,而远处则是空壳和碎屑——众人便是通过这样方法,步步将粮食收集起来。
当然,想将谷壳完全清理干净是不可能事情,而且这过程还会让麦粒中混入泥巴和砂石,因此罗兰打定主意,待到明年收割日时,他定要事先预备好批机械农具——联合收割机估计是造不出来,但脱壳机还是挺容易实现,不过是将石碾换成磨盘,并且在下方加装筛网,并用鼓风机分离碎裂谷壳。
当颗颗饱满麦粒被均匀平铺在谷场上时,仿佛将整个赤水河北岸染上层金色。望着这些金灿灿果实,罗兰心里充满成就感。不管收获粮食够不够填饱万多人肚子,至少对于边陲镇来说,这是值得纪念天。
从今天起,他领地里粮食将从完全依赖进口逐渐向自产自足转变。
晾晒三天后,小麦进入装袋称量阶段。
边陲镇种下第批小麦终于迎来收割日。
农奴们顶着灼热阳光,用镰刀割断麦秆,捆捆扎起来运往河对岸。
罗兰知道从麦穗到麦粒是个十分繁琐过程,在机械农具和联合收割机尚未普及之前,麦粒都需要人工来进行分离、清理、筛选、晾晒。现在,他再次目睹这个过程。
麦秆运回营地后,农奴将它们平摊在地上晒干,接着用各种工具——完全是有什用什:木棍、石头、耙子统统上阵,反复敲打麦秆和麦穗,让颖果脱离外壳,这过程往往要持续三四天。而在罗兰记忆里,农村都是用牛或者驴子,拉着石碾在谷场压来压去,不仅省力许多,脱壳效果也比敲打要均匀不少。
不得不说,小镇农业水平实在是太落后。
“殿下,这次竟是大丰收!”当天下午,巴罗夫便兴冲冲地跑进办公室,“根据市政厅初步统计,每块责任田亩产量最少也是往日四倍以上,最高目前达到六倍,这样算下来,今年收成足够填饱领民肚子。”
“是吗,”
打完后就是翻场,同样是有啥用啥,没有叉子就用木棍代替,或者直接用双手抓着麦秆向天上抛洒,如同翻锅炒菜般。经过前期敲打后,颖果外壳大多已破裂,这过程则是让果实与麦穗分离。
脱粒后麦秸其实有许多作用,粉碎后可以还田,可以用作家畜垫草,还可以制作饲料和造纸,但罗兰此刻也没工夫发展绿色产业,只好看着农奴们将这些麦秸堆到河边,统统把火烧。接下来几天里,小镇上空整日飘扬着灰蒙蒙烟气,堪比之前水泥粉污染。
与此同时,赤水桥两块纺锤型岛屿也已清理完毕,正在按计划进行挡水墙施工。基础桥墩则采用与主桥同样预制方式——先在空地里浇出含有型钢和钢筋混凝土柱,再进行“减重吊装”,最后由莲负责将其沉入泥土中,只露出半截钢板,等待与桥体相连。
因此这周时间里,罗兰基本就在赤水桥和谷场之间晃悠,皮肤都被晒黑不少。
等到麦秸被叉出去后,谷场里就只剩下层麦粒和谷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