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润豪伸手指指赵九郎,笑道:
“你也是出自怀涯书院,怎着没去乾国考场上走遭?”
赵九郎笑笑,道:
“费那功夫作甚,臣想做点事儿,可不想做那纸糊尚书。”
宁尚书脸当即红。
宁尚书马上跪伏下去。
“罢罢,起来吧,宁老,朕意思是,等明年,朕准备开科举,到时候还请宁老负责操持,这请老致士折子,宁老就先收回去吧。
朕脾气,宁老也是清楚,三请三辞戏码,朕实在是懒得去折腾。”
“臣,为大燕读书人,谢主隆恩!”
宁尚书伸手接过自己之前请辞折子。
这切,还得从百年前说起,初代镇北侯破乾国大军之后,马踏乾国北方三郡,强行迫使三郡上原本乾国人迁移入燕。
后来,双方大战结束后,乾国估计是为宣扬“王化”或者是想以“文化”入侵方式扩张自己影响力,所以规定允许原本北方三郡子弟,可以入乾参加科举。
这个传统,直被延续下去,且慢慢地开放到燕国文人,不拘祖籍,都可以进入乾国参加科举。
可以说,乾国人除武力不行以外,其他方面,都很精通。
但与之相对应,是历代燕皇在这方面,都保持着种开放态度。
子,也是苦你。”
燕皇没在意对方态度。
“苦不算什,怕是想苦没地方苦,不怕陛下笑话,这些日子,臣身子虽然累得快散架,但心里,是甘之如饴。”
“漂亮话,就不要说。”
“陛下,您知道,臣对您,从不说什漂亮话。”
礼部尚书,是六部之中清贵第,但也是实权最少个。
尤其是“礼仪”文化,在燕国,并不被很看重。
去乾国考科举,回国后做官是可以,但想真做什实权衙门,也近乎不可能,毕竟,背景和立场,难免会有些含糊。
赵九郎这话,无疑是在打宁尚书脸,但因为赵九郎在朝中
宁家,其实也算是门阀,只不过不是顶尖门阀,且在镇北军马踏门阀时,主动上交大部分土地财产,所以得到宽恕。
但宁尚书自觉不能再恋栈,所以上书请辞。
只是,眼下既然皇帝陛下要开科举,大燕数百年来,第遭科举,宁尚书没有理由不继续在这个位置上干下去,这件事意义,实在是太过重大。
以前,燕国皇帝不是没人知道科举制好处,但奈何门阀势力强盛,科举,等于是和门阀抢夺政治资源,这是掘门阀根,门阀自然不会同意。
但现在,问题被解决。
个真敢收人考,个还真敢放人考。
至于人才流失与否,确实有,但总是会有人回来。
宁方盛年轻时,曾在乾国路考到举人,只不过最后没去上京继续考试。
“宁老这话就说得严重,大燕以前没有科举,这是大燕不是,亏待宁老这样读书人。”
“陛下言重,言重。”
“好好。”姬润豪挥挥手,看向礼部尚书,道:“朕没记错话,宁老当初曾在乾国中过举?”
宁尚书抚须点头道:
“让陛下见笑,臣年轻时,确实有些不羁。”
乾国实行是科举制,举人,相当于省考。
燕人,是能去乾国参加科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