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不断有战报传来,定亲王领军,可谓高歌猛进,连和燕人交手几次,仗着己方优势兵力,都将燕人击退。
眼下,
楚军已经触碰到镇南关。
定亲王决意,先将燕人余下兵马,全部推过镇南关去,最重要是,要将燕人那面王旗,给逼退回去。
随后,将镇南关外围燕人
第三天时,大楚中路军先头部队已经过河,在其他三路兵马配合下,开始深入上谷郡,中间段主力,也已经过河完毕。
谢玉安谨慎稳妥些,选择最后批过河。
按照既定方略,各路先锋军统由定亲王统筹指挥,中路军以及后续跟进兵马,则依次入列;
谢玉安这位大都督并不会继续上前,而是转为负责在渭河沿线设立据点,转接自后方运输上来粮草为大军提供支援。
真到真刀真枪干时候,他作用反而没那大。
真是自己想多?
自己父亲,和他们,其实是赌对?
“报!!!定亲王派信使来请示都督,是否渡河!”
另外三路大军,都已经推到渭河边,接下来,就是渡河兵进上谷郡。
当然,派人来询问自己,其实也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燕军开始败退,
是,败退;
主要是因为燕军败得,过于真实,真实到难以看到什做作痕迹。
是因为全盘谋划之中,连线总兵,他们也只是棋子,并未能参透其中真意,这就直接导致他们是完全本色出演;他们是真在为照顾王爷布局失误面子,护送王爷后撤回镇南关以图将来。
另方面则是因为郑凡在基建执拗上出疏忽,导致燕军防御体系看似完备实则没重点,在楚军大规模多路攻势下,守不住……那是真守不住。
还有个原因就是,那位大燕摄政王以及他那座王府,虽然以善于地方治理而出名,但对上谷郡这大块地方,采用却是人口尽数内迁,根本就不做开发政策;
所以,上谷郡现在除少数几座坞堡之外,近乎就是片白地,前方楚军想就地取粮根本就不可能。
也因此,粮道,成当下重中之重,旦前方攻势暂时受挫,大军又无粮可继话,那先前这番进军与努力,都将成为泡影。
旦燕人缓过神来,将主力调回,楚军只得撤兵向后退,退出上谷郡,退出渭河,而且还得再次拱手让出渭河防线,退回三郡;
眼下,大量民夫正在两岸忙碌,好在楚国水师在楚军控制渭河两岸后,也从觅江处下来,起到极大帮衬作用,极大提高运粮效率。
燕楚格局之关键,在镇南关。
镇南关日不拿回来,燕人就能继续从容地自北而下,用他们马鞭,鞭挞楚国疆土与子民。
自己其实根本就没时间去犹豫和思索,既上牌桌,就至死方休。
“传令下去,各部渡河,按既定路线推入上谷郡!”
身为大都督谢玉安,最终还是下达这道军令。
乃至于当燕军撤过渭河,楚军跟进踏破先前燕军那座座营盘时,
连谢玉安都感到有些恍惚,
切切,都是那般巧合以及顺理成章,严丝合缝得让人挑不出毛病;
这种凑巧,真是能设计出来?
可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