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朱元璋确实是个天才军事家,他这次又对。
在临出发前,朱元璋反复强调件事,那就是在攻克城池之后不可以随便杀戮,因为杀完人,得到空地,有什用呢(克城无多杀,苟得地,无民何益)。
这话不是说给徐达听,是说给常遇春听。
这位老兄,自九华山后,恶习直不改,攻城之后必行杀戮,朱元璋多次严重警告他,才有所收敛。
大军出发,朱元璋坐在营帐里,有着种说不出兴奋感。
性格决定命运啊!
这件事情却给朱元璋造成极大心理阴影,他从此不敢相信任何人,连自己最放心,最得力侄子都背叛自己,还有何人可以相信?
对于朱元璋来说,火药已经埋藏在他心里,就看何时爆发。
解决这件事情后,朱元璋接着对付他老对头,张士诚。
至元二十五年战争已经把张士诚赶出长江以北,东吴军缩在江杭带,也就是今天苏州和杭州。张士诚似乎还不明白自己处境,他还想占据所谓江南半壁,当他富地主。
让他达到心理平衡,每当他看到那些手下在应天这些富庶地方耀武扬威,而自己只能守着江西,都会从心底里对朱元璋表示不满。当这种不满到达顶点,他就必然走向极端。
天下谁还可以和朱元璋抗衡?
只有张士诚。
就在他紧锣密鼓准备时,朱元璋知道这个消息。
他丢下手中工作,亲自来到洪都。
天下就要到手!
这次朱元璋又集合
可是朱地主用行动告诉他,天下只能有个最大地主,而这个人绝对不会是你张士诚。
至元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率领他全部精英,以徐达常遇春为主帅讨伐张士诚。
在讨论作战计划时,发生争执,常遇春认为应该直接攻取东吴老巢平江(今为苏州),徐达也赞成他这意见,他们都认为,只要取得平江,张士诚所有地盘都将不战而降。
朱元璋不同意。
朱元璋又次展现他天才战略眼光,他认为如果直接攻击平江,张士诚在杭州兵力定来救,那平江就会极难攻克。而先攻击杭州和其他地区,就能够剪除张士诚羽翼,平江自然也会成为囊中之物。
他要清理门户。
朱文正和朱元璋见面很有戏剧性,看到朱元璋时,朱文正就懵。朱元璋却点也不懵,他充分表现自己质朴本性,没有讲诸如今天天气很好啊,你好象长胖之类寒暄话,点也不玩虚,直接用鞭子去抽朱文正,边打还边说:小子,你想干什!
朱元璋本来想处死朱文正,但由于马皇后劝阻,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将他关起来。客观讲,朱元璋对朱文正还是不错,他在之后洪武三年(1370)封朱文正年仅八岁儿子为王,并就藩桂林。
无论怎说,错误在朱文正边。
这个战功卓著,颇具天才将领就这结束他光辉生,最后在囚禁中死去。他悲剧源自于他性格,这个有着军事天才人,却不懂得怎为人,他性格乖张,心胸狭窄,品行不佳,即使不坏在这件事上,总有天,也会因为其他事情惹祸。从这个角度看,他悲剧是注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