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王朝整日只能疲于奔命,点国库收入拿来吃饭就不错,哪里还有闲钱去修书?
盛世修书,实非虚言。
除以上所说这些人外,朱棣还给解缙派去个帮手,和他共同主编此书。这个人说是帮手,实际上应该是监工,因为在此之前,他只做过次二把手,不巧是,把手正是朱棣。
这个监工就是姚广孝。
姚广孝不但精于权谋,还十分有才学,明朝初年第学者宋濂也十分欣赏他才华,而那个时候,解缙还在穿开裆裤呢。
4年)十月,他就向皇帝呈送初稿,名《文献大成》。应该说这套初稿也是花费解缙很多心血,但他没有想到,自己这番心血换来是朱棣顿痛骂。
解缙如此之快地完成任务,倒是让朱棣十分高兴,可当他看到解缙送上来书时,才明白这位书呆子根本就没有领会领导意图。于是他狠狠地斥责解缙顿,然后摆出大阵势。
这个阵势实在是大,完全体现明朝当时综合国力,首先,朱棣派五个翰林学士担任总裁(不是今天们社会上那种总裁),此五人以王景为首,都是饱学之士。并另派二十名翰林院*员为副总裁,这二十个人也都是著名学者。此外,朱棣还在全国范围内发起总动员令,召集所有学识渊博人,不管你是老是少,是贫是富,瘸子跛子也没关系,脑袋能转得动,脚能走得动就行,全部召集来做编撰,大概相当于们今天编辑。
这还没完,朱棣拿出拼命架势,定要做到精益求精,他还在全国各个州县寻找有某种特定能力人,但这种能力并不是学问,那他到底找是什人呢?
答案是:字写得好人。
把这样个重量级人物放在解缙身边,朱棣决心可想而知。
当朱棣以排山倒海之势摆出这样副豪华阵容时,解缙才终于明白,自己将要完成是件多宏大、光荣事情。如果不能完成或是完成不好,那就不仅仅是丢官问题。
由于当时是修部全书,所以要采集大量书籍和资料,这些资料找来之后需要找人抄写,这也情有可原,因为当时并没有电脑排版技术,在编撰过程中只有找人用手来写。
既然是大明帝国编书,自然要体面,书籍字迹必须要漂亮清晰,如果要找个类似这样字迹潦草,每天只会在电脑面前打字人去抄书,别说朱棣看不惯,自己都会觉得丢人啊。那年头,你要是写得手烂字,你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这是名副其实文化总动员,可以说朱棣是集中全国精英知识分子来做这件事情。之前们曾经提到过,修书也能充分体现国家经济实力,这是因为你要召集这多知识分子来为你修书,你就得在招聘广告上写明:包食宿,按月发工资。千万不要以为知识分子读书人就会心甘情愿干义务劳动,人家也有老婆孩子。
朱棣是个做事干脆人,他雷厉风行解决问题,他将编撰总部设在文渊阁,并给这些编书人安排住处,要吃饭时自然有光禄寺人来送饭,编书人啥也不用管,编好你书就行。
看们以上介绍,大家应该清楚,没有钱,没有很多钱,这书能修成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