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在王振气焰滔天之时,也有个人就不买他帐,而这个人也实在不是等闲之辈,虽然吃点亏,但王振终究还是不能把他怎样。
事情经过是这样,正统六年(1441),当时太祖太后已经病危,无法再训斥王振,三杨也无能为力,王振实际上已经控制朝政大权,所有外地巡抚*员回京都要照例孝敬王振些金银财宝,多少倒无所谓,但总得意思下,表示对这位死太监尊重。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此人从山西巡抚回来,别说金银,连陈醋都没带回来瓶。王振气得七窍冒烟,大发雷霆,当即把这个人关起来。
王振是个做事偏激人,对于这种明摆着不给面子人,他是不会留情,他本已准备编织罪名,把这个人干掉。但出乎他意料是,这个人似乎很有背景。
不但地方上官僚老百姓帮他说话,连朝中重臣杨士奇等人
在看来,王祐先生真正达到无耻无界限境界,无耻到祖坟上都冒青烟。
正是有这些无耻之徒帮助,王振在朝廷内势力越来越大,他排除异己,利用杨士奇儿子杀人事件,攻击他教子无方,最终打垮这位四朝老臣,之后他又陆续诬陷户部尚书刘中、祭酒李时勉等不服从他大臣,并把他们赶出京城。
此时王振,内得皇帝信任,外有打手帮忙,独掌大权,鱼肉百官,可谓风光无限,成为明朝开国以来最有权势太监。
大权在手王振并不满足,他决定做件前人不敢做甚至不敢想事情。
五十年前,朱元璋先生为防止今天王振现象出现,特地在宫门口立面三尺高铁碑,铸上八个大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
前辈是他所对付不。
只能等她老人家自然死亡。
这天终于来到。
正统七年(1442)十月,历经四朝张太祖太后离开人间,王振夺权路上最大阻碍就此消散。
此时,三杨中杨荣已经去世,而剩下杨士奇和杨溥也已年老多病,回天无术。
可是正所谓人走碑凉,谁写,立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是有没有人管,有没有人执行,到王振当权,这块碑文就被当成贴在墙上没人管奖状,再也无人理睬。
大家不理,王振却不样,他总是觉得这玩意太刺眼,于是便命人移走这座碑。
如果老朱还在,他定会把王振这小子抓起来,剐上三千刀再让他死,可时代不同,也实在不行。
大家第二天上朝,看见开国皇帝手迹突然没有,却都保持集体沉默,他们都知道是谁干,到最后却成打死也不说,打死也不管。
朝政如此,多言何用?!
王振机会来。
他从此大权独揽,广结同党,不但控制锦衣卫,还收很多属下,其中不乏饱学之辈,圣人门徒,而要论最无耻个,莫过于工部侍郎王祐。
这位王祐先生曾经有次到王振家中探望。在明代,大臣们都留有胡须,而王振没有胡须(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但当他见到王祐时,才发现这位大臣也没有留胡须,便问他原因。
王祐先生是这样回答他:(以下内容可能引发呕吐,请先做好思想准备)
“老爷没有胡须,儿子怎敢留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