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为加强防务,朝廷决定设置宁绍台参将职,这个职位大致相当于宁波、绍兴、台州三地分军区司令员,位高权重,是个肥差。
消息传来,许多人开始积极活动,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希望能混到这个差事,只有戚继光无动于衷,继续干自己工作。
很快,任命结果公布,让无数人大跌眼镜是,就任这个职务人,竟然是不动声色戚继光。
这是个不折不扣奇迹,而在奇迹
俞大猷十分吃惊,个巡边小官,又没有打过大仗,何以如此精通兵法?
戚继光十分自豪地答复他疑问——自学成才。
他告诉俞大猷,在蓟门那三年中,无论在什地方,干什差事,他总是带着本书,反复翻阅,日夜苦读,而他所领悟军法之秘诀大都来自此书。
遗憾是,这本书并不是俞大猷最喜欢《易经》,它名字叫孙子兵法。
如果要搞个三千年来世界畅销书排行榜,《孙子兵法》至少可以排进前五十名,此书早已打入国际市场,行销海外,这本书拿破仑买过,希特勒也买过,上到八十岁老头,下到四五岁孩童,都是孙子忠实读者。
坚定他理想:
〖歧路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这将是他生选择。
然而这个选择开头并不顺利,戚将军在边境日子过得实在不爽,因为他被分配驻守地方是蓟门。
但能从中看出名堂,且自创兵法者,恐怕就只有戚继光先生。因为他有着种十分奇特看书方法——边看边批,比如孙子曾经曰过:敌人气焰嚣张,就不要去打(勿击堂堂之阵),戚将军却这样曰:越是气焰嚣张,越是要打!(当以数万之众,堂堂正正,彼来往,短兵相接)。
孙子还曾经曰过:诈败敌人,你不要追(佯北勿从),戚将军曰:保持队形,注意警戒,放心去追(收军整队,留人搜瞭,擂鼓追逐)。
类似之处数不胜数,用马克思主义话来说,戚继光同志对孙子兵法进行批判地吸收,所谓因地制宜,取其精华,终得兵家之精妙。
嘉靖三十四年(1555),军事理论家戚继光调任浙江,任都司佥书,他理论将在这里接受严酷考验。
明代武将和文官没什区别,也喜欢搞内部矛盾,争权夺利,门心思想往上爬,但戚继光对此却毫无兴趣,他到任之后,便针对当前形势,提出许多条合理化建议,并上报领导,虽没有得到任何回音,但他依然故。
原先在山东时候,虽说手下都是帮兵油子,好歹自己还是个四品指挥,说话算数。而蓟门为明朝四大防区之(宣、大、蓟、辽),高级军官抓大把,什都轮不到戚继光,他在这里只能干干巡哨之类活,很少有实践操作、指挥军队机会。
于是,度过看似平淡无奇三年之后,他又回到山东,在很多人看来,这位曾被兵部领导寄予厚望年轻人毫无成就,只是白白混三年。
但事实并非如此。
岑港之战后,俞大猷对戚继光战术十分钦佩,曾好奇地问过他个问题:你战法由何处学来,源于何时?
戚继光回答,是当年在蓟门巡边时所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