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松,字子茂,李成梁长子,时任宣府总兵。
说起来,宋应昌是兵部副部长,明军第二把手,总兵都是他下属。但作为高级领导,他却定要等李如松,之所以如此丢面子,绝不仅仅因为此人会打仗,实在是迫不得已。
说起来,那真是肚子苦水。
两百年前,朱元璋用武力统全国后,为保证今后爆发战争时有兵可用,设置卫所制度,也就是所谓常备军,但他吸取宋代教训(吃大锅饭,养兵千日,用不时),实行军屯,并划给军队土地,也就是当兵平时耕地当
但在宋应昌看来,目已经达到,因为他苦苦等待那个人,已经做好准备。
【军阀】
宋应昌等人,叫做李如松。
李如松,是李成梁儿子。
以往介绍历史人物,大致都是从家世说起,爷爷、爹之类句带过,然后再说主角儿子,但对于这位李先生,只能破例,因为他爹比他还有名。
不要脸逻辑。
但沈惟敬似乎并没有这样觉悟,他本来就是个混事,又不能拍板,于是他连夜赶回去,通报日军和平条件。
照这位沈先生想法,所谓谈判就是商量着办事,有商有量,和买菜差不多,你说斤,要八两,最后九两成交。虽然日本人条件过分点,但只要谈,还是有成功可能。
但当他见到宋应昌时候,才知道自己错。
因为还没等他开口,宋侍郎就说这样段话:
作为明朝万历年间第名将(首辅申时行语),李成梁是个非常出名人——特别是蒙古人,听到这名字就打哆嗦。
李成梁,字汝器,号银城,辽东铁岭卫(即今铁岭)人。这位仁兄是个超级传奇人物,四十岁才混出头,还只是个小军官,不到十年,就成为边界第号人物,风头压过戚继光,不但当上总兵,还成伯爵。
当然,这切都不是白给,要知道,人家那是真刀真枪,踩着无数人尸体(主要是蒙古人),扎扎实实打出来。
据统计,自隆庆元年(1567)到万历十九年(1591),二十多年间,李成梁年年打仗,年年杀人,年年升官,从没消停过,平均每年都要带上千个人头回来报功。杀得蒙古人魂飞魄散,搞得后来蒙古人出去抢劫,只要看到李成梁旗帜,基本上都是掉头就跑。
事实上这位仁兄不但故事多,还是个影响大明王朝命运人,关于他事情,后面再讲。这里要说,是他儿子李如松。
“你去告诉那些倭奴,如果全部撤出朝鲜,回到日本,讲和是可以(不妨),但如果占据朝鲜土地,哪怕是县、村,都绝不能和!”
完,既不是半斤,也不是八两,原来人家压根就没想过要给钱。
虽然沈惟敬胆子大,敢忽悠,确有过人之处,但事实证明,和真正政治家比起来,他仍然只是混混级别。
因为他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原则是不能谈判,比如国家、主权、以及尊严。
沈惟敬头大,但让人惊讶是,虽然他已知道明朝底线,却似乎不打算就此结,根据多种史料分析,这位仁兄已把和谈当成自己种事业,并直为此不懈努力。在不久之后,们还将看到他身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