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李成梁得力部将,查大受身经百战,有丰富战斗经验,且与李成梁感情深厚,凭着这层关系,他还是敢说两句话:
“军驻扎于西城,已有两日,日军可能已判断出军主攻方向,如在西城加强防守,军恐难攻克。”
“此外,南军虽为军主力,但北城地势太高,仰攻十分不利,难以破城。”
要说还是查大受有面子,李如松竟然没吭声,听他把话说完。
当然,面子也就到此为止,李司令把
“左军指挥杨元,率军万人,攻击西城小西门。”
“中军指挥李如柏,率军万人,攻击西城大西门。”
“右军指挥张世爵,率军万人,攻击西北七星门。”
“以上三万人,为军攻击主力。”
第二个被部署地区,是北城。
短暂犹豫之后,小西行长作出这样决定:
“南城广阔,不利用兵,新军(朝鲜军)五千人,驻守南城含毯门。”
“余部主力防守北城!”
相信,在这瞬间,他脑海中闪过,是天前那幕。
“剩余部队为预备队,由亲自统领!”
理论,可推出这样个结论:在万历年间,两白银可以购买两石米左右(最低),即三百多斤。经查,斤米市价,大致在人民币两元左右。
如此推算,万历年间两银子大致相当于人民币六百元。五千两,也就是三百万元人民币。
谁说古人小气,人家还真肯下本钱啊。
几乎就在同时刻,平壤城内小西行长正进行他最终军事部署,自明军到来后,他曾仔细观察明军动向,希望找到对方主攻方向,由于大雾,且明军行动诡异,始终无法如愿,所以城中布防也是日三变,未能固定。
时间已经不多,长期军事经验告诉他,决战即将到来,而今夜,可能是他最后次机会。
“南军(即戚家军)指挥吴惟忠,率军三千人,攻击北城牡丹台!”
平时开会时,李如松说话基本上是独角戏,他说,别人听,然而就在此时,个人打断他话:
“此攻城部署,在下认为不妥。”
打断他人,叫做查大受。
查大受,铁岭人,李成梁家丁出身,时任副总兵。
至此,小西行长部署完毕。
从明军动向和驻扎看,东面应无敌军,南面必有佯攻,而主攻方向定是西北两城,相信,这个判断是正确。只要打退明军总攻,固守待援,胜利必定属于们!
此时,在城外明军大营,李如松终于说出他隐藏已久进攻计划:
“军主攻方向,是西城。”
攻城明军共计四万五千余人,具体部署如下:
于是在段紧张忙碌后,小西行长做出最终决定。
守卫平壤部队,为日军第军全部、第二军部,共计万八千余人,以及朝鲜军(朝*部队),共计五千余人,合计两万三千人。
根据种种蛛丝马迹判断,明军主攻方向是西北方向,此地应放置主力防守,于是小西行长命令:第军主力万两千人,驻守西北方三门:七星门,小西门,大西门,配备大量火枪,务必死守。
而在东面,明军并无大量军队,所以小西行长大胆做出判断:明军不会在东城发动猛攻。
现在只剩下南城和北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