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兵力,足以举歼灭,然不忍杀人命,姑为退却,放你生路。”
这意思是,可以灭你,但无奈心太软(其实是太费力),就放你们走吧。
小西行长是这样回复:
“俺等情愿退军,请无拦截后面。”
他意思是,认输,麻烦逃走时候高抬贵手别黑。
按照明军监军及部将战后给皇帝总结报告,事情发展是这样:日军残部由于抵挡不住明军攻击,全军主动撤退,李如松将军神机妙算(料贼计已穷,必遁),设下埋伏,并派兵追击,大败日军。
第二版本是朝鲜大臣柳成龙给国王报告,说法也差不多,李如松料敌如神,在日军逃遁之后发动攻击,大败日军。
第三版本,是朝鲜国王给大明神宗皇帝报告(他算是明神宗属臣),这份东西可作为上下级规范文本,说到自己看法,都是“臣窃念”,说到明朝,都是天兵、天朝,大明皇帝英明神武,大明总兵神兵天降,从头拍到尾。
而开战后,明军是“天地为之摆裂,山渊为之反覆”;自己(朝军)是“小邦袖手骇缩,莫敢助力”;日军则是“螳臂据辙,无敢抵敌”。照他意思,日军是碍于明军神威,触即溃。
而讲得最详细,也最实在,是第四个版本。
得要死不活,然后又跳进冰水冷冻。古语有云:冰火两重天,想来不禁胆寒。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不死,只有超人,很明显,日军缺乏这种特种人才。
逃出去基本上都死,不淹死也得冻死,而呆在城内小西行长更不好过,他很清楚,自己已经完蛋,现在他要考虑,不是封赏,不是守城,而是怎活下去。
在生死最后关头,日军爆发出惊人战斗力,在小西行长指挥下,明军数次进攻被打退,看那势头,不拼个鱼死网破、同归于尽决不算完。
虽然明军占据优势,且人多势众,但毕竟打天夜,就算不领加班费,喘口气总还是要,何况胜局已定,赏钱还没领,在这节骨眼上被打死,也实在有点亏。
如此看来,也算是皆大欢喜,双方达成协议,明军撤去包围,日军在万
根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事情是这样:
在战斗陷入僵局后,李如松做出个出人意料举动,他派出使者,去找小西行长谈判。
对于这个决定,很多人并不理解,人都围住,还要谈什判?
但事实证明,这是个很明智决定,因为此时日军主力已被歼灭,平壤也已攻克,战略目已经完全达到,目前最需要,是争取时间修整,以防敌军反扑,而城里面放着这群亡命之徒,硬攻不但耗费精力,伤亡也会很大,时间长还可能生变,所以还是谈判最划算。
李如松谈判条件是这样:
日军虽然人少,却敢于拚命,生死关头,什都豁得出去。用今天话说,这叫双方心理状态不同,所谓穷寇莫追,就是这个道理。
于是,个奇怪情景出现,在经历天夜激战后,城内再次出现短暂平静。
接下来,件十分神秘事情发生。
之所以说神秘,是因为直到今天,这件事情也没全搞清楚。
关于这件事,在史料中,大致有如下四个历史版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