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次谈判时,明军只是为争取时间,压根儿不打算要真谈判,而这次……,似乎也没这个打算。
因为在战后,宋应昌曾在给皇帝奏疏中写过这样段话:
“夫倭酋前后虽有乞贡之称,臣实假贡取事,原无真许之意。”
这句话大概意思是,日本人是想谈和,但是忽悠他们,您别当真。
这就是说,明军从上到下,是万众心,排除万难,要把忽悠进行到底。
现在,是第二次谈判。而谈判最理想人选,是沈惟敬。
半年前,这位仁兄满怀激情地来到李如松大营,结果差点被砍头,关起来吃半年牢饭,到今天,终于又有他用武之地。
万历二十年(1593)三月,沈惟敬前往日军大营,开始第二次谈判,在那里等待着他,是他老朋友小西行长。
虽然之前曾被无情地忽悠过次,但毕竟出来抢把不容易,死这多人,弄不到点实在东西也没法回去,日方决定继续谈判,平分朝鲜是不指望,能捞多少是多少。
日军谈判底线大抵如此,而在他们看来,事到如今,明军多少也会让两步。
但不给军费,连明军在当地买军粮都要收现款,拒收信用卡,赊账免谈。
李如松在朝鲜呆半年,已经花掉上百万两白银,再这样打个几年,估计裤子都得当出去。
所以谈判,是唯选择。
【高档次忽悠】
第二次谈判就此开始。
但协议毕竟还是签,签就得执行,而接下来,李如松用行动证明这样点:他除会打仗,搞政治也是把好手。
根据协议,明军要撤出朝鲜,但李如松纹丝不动,反而烧掉日军粮仓,端掉对方饭碗。
日军是真没办法,打不过又闹不起,明知李如松是个不守信用家伙,偏偏还不敢得罪他,就当吃个哑巴亏,硬着头皮派出使者。那意思是,你不撤认,但互派使者事,麻烦你还是给办吧。
在这点上,李如松还是很够
会谈进行得十分顺利,双方互致问候完毕,经过讨价还价,达成如下意见:
首先,明朝派遣使者,前往日本会见丰臣秀吉。其次,明军撤出朝鲜,日军撤出王京(当时尚未撤出)。最后,日本交还朝鲜被俘王子*员。
沈惟敬带着谈判意见回来,出乎他意料是,这次,李如松和宋应昌都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
沈惟敬感到前所未有喜悦,他认为,切都将在自己安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建功立业时候到。
但他并不知道,所谓谈判和执行,那完全是两码事。
所谓谈判,其实就是忽悠升级版,双方你来往,吹吹牛吃吃饭,实在东西实在不多。
客观地讲,明朝在谈判上,向都没什诚意。相对而言,日本方面还是比较实诚,他们曾满怀期望期盼着明朝使者,等到却是火枪大炮。
说到底,这是个认识问题,因为当时明朝,管日本叫倭国,管日本人叫倭奴,而且这并非有意歧视,事实上,以上称呼是路叫过来,且从无愧疚、不当之类情感。
句话,打心眼里,就从没瞧得上日本人。
第次谈判,是因为准备不足,未能出兵,等到能够出兵,自然就不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