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聪明人还是有,比如他心腹太监李永贞,就曾对他说,低调,低调点好。
魏忠贤回答:
若要杀,何须今日?
今日之前,还无须杀你。
魏忠贤出发后第三天,崇祯传令兵部,发出逮捕令。
历史告诉们,战国时候,秦军大将王翦出兵时,边行军边给秦王打报告,要官要钱,贪得无厌,有人问他,他说,军权在手,只有这样,才能让秦王放心。
此后,这招被包括萧何在内广大仁人志士(识相点)使用,魏忠贤用这招,说明他虽不识字,却还是懂得历史。
可惜,是略懂。
魏公公用意是,自己已经无权无势,只求回家过几天舒坦日子,这大排场,只是想告诉崇祯老爷,俺不争,打算好好过日子。
然而,他犯个错误——没学过历史唯物主义。
这件事情让崇祯意识到,魏忠贤是不会消停。
而下件事使他明白,魏忠贤是非杀不可。
确定无法挽回,魏公公准备上路,足足准备三天。
在这三天里,他只干件事——打包。
既然荣华于如浮云,那就只要富贵吧。
。
得到消息魏忠贤非常沮丧,但他不知道,崇祯也很沮丧。
崇祯是想干掉魏忠贤,但无论如何,魏公公总算是三朝老监,前任刚死两个月,就干掉他实在不好意思。
但接下来发生事情,却改变他决定。
当他宣布赶走魏忠贤时候,有个人站出来,反对他决定,而这个人,是他做梦都想不到。
这天是十月六日,魏忠贤所在地点,是直隶河间府阜城县。
护卫簇拥魏公公终于明白自己处境,几天来,他在京城内线不断向他传递着好消息:他亲信,包括五虎、五彪纷纷落
所谓历史唯物主义要点,就是所有历史事件,都要根据当时历史环境来考虑。
王翦招数能够奏效,是因为他手中有权,换句话说,他行为,实际上是跟秦王签合同,只要钱要官,帮你打江山,绝不动你权。
此时魏忠贤,已经无权无官,凭什签合同?
所以崇祯很愤怒,他要把魏忠贤余下都拿走,他钱,还有他命。
魏忠贤倒没有这个觉悟,他依然得意洋洋地出发。
但这是项相当艰苦工作,几百个仆人干六天,清出四十大车,然后光荣上路,前呼后拥,随行,还有千名隶属于他本人骑兵护卫。
就算是轻度弱智白痴,都知道现在是个什状况,大难当头,竟然如此嚣张,真是活腻。
魏忠贤没有活腻,他活不到九千九百岁,百岁还是要追求。
事实上,这个大张旗鼓阵势,是他最后诡计。
这个诡计来由是历史。
或许是收钱,或许是说情,反正徐应元是站出来,公然为魏忠贤辩护,希望皇帝给他个面子。
面对这个伺候自己十几年,向忠心耿耿老太监,崇祯毫不犹豫地做出抉择:
“奴才!敢与*臣相通,打百棍,发南京!”
太监不是人啊。
顺便说句,在明代,奴才是朝廷大多数太监专用蔑呼,而在清代,奴才是朝廷大多数人尊称(关系不好还不能叫,只能称臣,所谓做奴才而不可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