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降之前,杨鹤曾经认为,只要民军肯投降,事情就结束,可是投降之后,他才明白,事情才刚开始。
光是神魁部队,就有三万多人,这多人,怎安置?
招来当兵,就别扯,连自己手下那点人军饷都解决不,招来这些人,喝西北风?
赶回家种地,似乎也是白扯,年年灾荒,要能回家种地,谁还造反?
对于这个悖论,崇祯同志是知道,也想办法。
正是这个问题,注定他悲惨结局。
这个问题是,他们为什要造反?
答案是:为活下去。
怎样才能活下去呢?
有钱,有粮食。
杨鹤不懂兵法,不熟军事,但他有样别人没有武器——诚意。
作为个不折不扣好人,杨先生很有诚意地寻找叛军,很有诚意地进行谈判,很有诚意地劝说投降,最后,他诚意得到回报。
事实证明,农民军之所以造反,并不是吃饱撑,只是因为吃不饱。现在既然朝廷肯原谅他们,给他们饭吃,自然愿意投降,毕竟造反这事,要经常出差,东跑西跑风险太大。
而对于杨总督,他们也是很客气,很有点宋江喜迎招安意思。
比如神魁投降,约好地点,杨鹤打开城门,派出群众代表,热烈欢迎。众多民军头目大部到场,在杨总督率领下,前往关帝庙,在关老爷面前,宣誓投降(关老爷靠得住)。
红狼、点灯子、过天星、独头虎……(以下略去XX字)
以上人等,全部归降。
这些人是干嘛地,看名字就能猜到,但这些人有什分量,估计你就不知道。
在当时起义军中,最能打,就是神魁。此人具体情况不详,但应该受过军事训练,作战十分强悍,属于带头大哥级人物。
王左桂、王嘉胤,如果你不知道,那不怪你。对这二位兄弟,只提几句话就够:当时,在王左桂手下,有个小头目,叫做李自成。王嘉胤营门口站岗,叫做张献忠。
他先找几万两银子,安排
要说明这个问题,可以用个三段论:
造反,是因为没钱、没粮食;投降,是因为有钱,有粮食。
杨鹤有钱,有粮食吗?
没有。
所以停止投降,继续造反。
虽然此前双方素未谋面(可能在往城下射箭时看过几眼),但双方都表现出相当热情。特别是杨总督,获得民军致推崇,他们赶走杨鹤轿夫,坚持定要亲自把他抬到总督府,并以此为荣。
时间,西北喜讯接连,朝廷奔走相告,杨鹤跟各民军领袖关系也相当好,逢年过节,还互相送礼,致以节日问候。
局面大好,大好。有效期,半年。
杨鹤同志读过很多书,干过许多工作,明白很多道理,但是他并不知道,从招抚第天开始,他就已经失败。
因为有个问题,他始终没弄明白。
至于后面那几位,就不说,说也没人知道,你只要明白,他们都是当时等牛人,随便个摆出来,都能搅得天翻地覆。
都投降。
除这些人之外,当时陕西、甘肃境内几乎所有农民军,都投降。
他们投降对象,就是那个脑袋浆糊,啥也不懂,不会打仗杨鹤。
奇迹就这样发生,发生在所有人眼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