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锋利,刀锋在头皮上行云流水,十三刀下去,刀不多刀不少,落不下根儿多余,给小孩儿剃胎头也是十三刀。可别小看这剃胎头,那是最考手艺,干多少年老师傅未必剃得好,老时年间天津卫有“十二晌剃胎头”老例儿,过去孩子很容易夭折,但是那会儿有个说法,孩子过十二天,往后就越来越好养活,所以在这天要请剃头匠到家里剃胎头。剃头匠剃胎头时候手里得有数儿,小孩儿头皮儿娇嫩,稍不留神蹭破点本家可不饶,给俩嘴巴都得接着,为什?晦不晦气放边,万孩子因此感染,说不定就保不住。剃时候让奶奶抱着孩子,剃头匠把个藤子编托盘交给孩子姑姑或别女眷,上边铺着红布或者红纸在旁边接着,因为孩子胎发不能落地,剃下来以后包好放在孩子枕头里,说这样养孩子可以长命百岁。剃头匠剃完以后要给本家贺喜,本家必须多给赏钱,往往剃这个胎头,比给十个大人剃头还贵。十三刀不仅刀数准,刀法也好,剃刀在里手凤舞龙飞般,不等孩子明白过来,眨眼之间就剃干净,所以很多人宁可多掏钱也来找他剃头。
入民国不改手艺,平头、背头、分头他十三刀律不剃,只剃光头,用他们行话叫“打老沫”,虽说买卖道儿窄,别剃头匠却仍干不过他,是因为此人手艺高超,二来会做买卖,刀给你讲个典故。好比说这头刀叫“开天辟地”,下刀就得念“盘古开初不记年,女娲炼石补青天,四个天角补仨,唯有东北没补完。冰砖垒在东北角,刮起风来遍体寒,都说寒风似刀凛,要论刀法不如咱。刀剃去咸酸苦,往后日子就剩甜,烦恼愁丝随刀落,开心长寿万万年”,谁听这话不高兴?接下来第二刀叫“禹王治水”,他这念“有地有天,有人来种庄田,天皇坐九百载,地皇坐千年,人皇坐千二,共是三千百年。燧人取火人间暖,禹王治水能行船,三过家门无暇入,披头散发到河边,治得黄河不泛滥,才想起剃头换衣衫。这刀借禹王胆,纵有蛟龙不近前,走在水边不湿脚,扬帆出海不沉船”。再往下第三刀第四刀路剃下去,“妲己祸世、楚汉争锋、三分天下”,直至第十三刀,正好说到当今“满清坐十二帝,各路起义不断头,铁桶江山几百载,到宣统从此休,剃去发辫身轻,十三刀过定太平”。他这套词不固定,信口开河、即兴发挥、常变常新,辙韵板眼没那讲究,可是和当街卖艺样,连说带练才是好把式,再加上刀法出众,在九河下梢闯出名号,但是说出大天去,也不过是个做小买卖手艺人。
刘横顺见来人是剃头十三刀,心说:“十三刀怎会在这儿?死?死还做什买卖?”
十三刀也瞧见刘横顺,迎上前去嬉皮笑脸地说:“这不缉拿队刘爷吗,怎着?伺候您个?”
刘横顺说:“十三刀,你几时见剃过光头?”
十三刀忽然沉下脸来说:“谁说给你剃头,要剃你手中灯头火!”说完话,他将剃头挑子撂在地上,只手摘下铜铃,不紧不慢地摇动,另只手从袖口中顺出柄寒光闪烁剃刀。
刘横顺心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