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不几年,”聂军笑道,“前些年出台撤点并校政策,按规定,这样乡村小学是该裁撤,集体并入乡镇中学。有些学生已经去镇中心校读书,只剩下30多个学生留在山里,所以娘娘殿那边教室被弃用。”
李耀林老婆问:“这30多个学生怎不走?”
聂军说:“从这里到镇上读书,大人都要至少走三个半小时,小孩子遇到下雨路滑,走四五个小时到校实属正常。那些去镇上读书孩子,半夜三四点就要起床,到校已经八九点钟。下午放学,回家时也是晚上八九点,每天走路时间就在七个半小时以上,而且半时间在摸黑走夜路。”
“不能住校吗
原来,根据聂军考察研究,这座山神庙修建于清朝中页。
村民们祖先,都是李定国部下,兵败之后在此遁世定居。繁衍百余年,村落越来越富足,而且还有诗书传家,终于在乾隆年间出个大官。
这座山神庙就是大官所建,正殿里供奉山神,实为抗清名王李定国,其他神像全是李定国部下。甚至还有其他偏殿,娘娘殿供奉着李定国正妃,以前也被改为教室,不过由于学生越来越少,娘娘殿已经荒废,现在成聂军书房。
山神庙历代住持,均由村长(族长)兼任。抗战时期,山神庙还借给游击队当军营,因此在新中国有段香火情,不但没有遭到拆除,反而被认定为正宗正道庙观。只不过,山神庙住持不能再由村支书、村长兼任,必须由拥有道籍道士来当。
再后来,村委会征用仪门几处偏殿办公,山神殿和娘娘殿被用来做教室。
,立即看到个旗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供奉山神大殿,直接被改成教室,门口还挂着块牌子——山神庙村小学。
宋维扬踩着石阶来到殿前,只见大殿主位神像依旧存在,正瞠目怒视着前方。两侧应该还有其他神像,但早就被拆走,只剩下几个石基留在那里。
殿中摆放着数排书桌,两侧墙壁各有块黑板。
聂军胡子拉渣,梳着道髻,穿件T恤,条短裤,踩着拖鞋,正站在左方黑板前教语文。而右边几排学生,则背对着聂军在写数学作业。
不管如何,山神庙里直都有住持存在,而这个住持直都有官方颁发道籍。
聂军说:“是从道协名单里,发现这座山神庙。当时感觉很奇怪,所以就跑来看看,还把对山神庙研究写成毕业论文。这里新中国第任住持,是负伤瘸腿游击队员。第二代住持是游击队员儿子,目前躺在县医院病房里。第三代住持就是。”
“问你怎当老师?”周正宇道。
聂军说:“这破地方,支教年轻人留不住。老校长去年又死,只能暂时接手。”
丁明问:“你就打算直在这里教书?”
感觉到门口有人来,聂军扭头看,顿时笑着对学生说:“把今天教生字抄10遍。”
学生们也不感到惊讶,些孩子认真抄生字,些孩子则好奇看着门外来客。
“你们怎来?”聂军踩着拖鞋出来。
周正宇把手里可乐抛过去,问道:“你丫不是说当道士吗?怎跑来做乡村教师?”
“赶鸭子上架呗。”聂军苦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