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好处,这杀人犯儿子,说不定长大也有出息呢。”
整整忙活半天,总共收到五百份调查问卷,最后统计出来:持否定观点占87.2%,认为杀人犯和娼妓后代不应该读书;而持肯定观点只有12.8%(其中绝大部分是妇女和知识分子)。
看到这个结果,周赫煊默然无语,他没想到会如此糟糕。
谭熙鸿都把自己此行目给忘,叹气说:“国人观念还需要进步啊。”
第二天,《大公报》把调查结果披露出来,立即在京津知识分子群体中引发热议,许多学者纷纷发表文章阐述自己思想。
前章们提到,民国初期有三种教育。其中民众教育理论,认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权利。历史上,这种理念正是发源于北伐时期。
周赫煊没想到是,自己那篇报道,居然促使“民众教育理念”提前兴起,点燃全民教育火种。
作为几十年后现代人,你很难想象民国初年那种蒙昧,罪犯儿子不配受教育,居然会是大多数老百姓共识。
解放思想,真很重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