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渊并不炫耀自己年龄,转而说道:“制台容禀,穿青寨虽只有人口千二百余,但都心向朝廷,忠于大明皇帝。旦官军发兵剿寇,穿青寨可举义兵八百,不分男女老幼皆能上阵,以尽等大明子民之绵薄之力。”
魏英虽然不相信,但也赞许道:“此乃义民也。待得平息叛乱,当上报朝廷,以功论赏。”
以功论赏,就看穿青寨能立多大功,顶多不把穿青寨功劳私吞。
王渊也不需要什承诺,只是提前在总督这里挂个号而已,这也是他今天亲自送信主要目。
随便又聊几句,王渊便躬身告退。
王渊同样有些不高兴,提高嗓门儿辩解说:“不是苗人,是穿青人。父亲是汉人,母亲是苗人。闻韩昌黎有言:‘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父亲本就是汉人,又读汉书、说汉话,现为贵州宣慰司学生员。魏制台怎可视为夷狄?即便是夷狄,太祖视诸族为平等之民,鼓励诸族子弟入学读书。只要心向朝廷,又在大明治下,便是大明之国民。魏制台以为然否?”
连串发问,让魏英不知如何反驳。
根本没法反驳,魏英或许可以说韩愈讲得不对,却不能说太祖朱元璋是错。
那就绕开这个话题呗,魏英突然大笑:“哈哈哈,伯安教出个好学生,吾心甚慰!”
王渊见好就收,恭敬作揖:“魏制台谬赞。”
过,带来消息跟这封信差不多。”
王渊说:“李总兵家三郎李应,跟是司学同窗,现也在阳明先生门下读书。”
“伯安(王阳明)在信中说,这主意是你出?”魏英开始仔细打量王渊。
王渊躬身道:“暗室伎俩,贻笑大方。”
“坐吧,”魏英把书信直接烧掉,拍拍手上灰尘,“若此等良策都是暗室伎俩,那整个贵州*员,全都该羞愧自尽。你叫什名字?”
魏英目视王渊离开书房,自语道:“年少多智,不卑不亢,将来必为人杰!”
“你小小年纪,便能想出安靖地方之策,这非常好,”魏英问道,“听说李家三郎带人夜袭贼寇,斩获无数。你跟李三郎是同学,可有参与?”
王渊说:“小子不才,只斩得两人。”
魏英哈哈大笑:“好少年,不但颇具谋略,还能上阵杀敌!你今年多大?”
“十三。”王渊道。
“竟只有十三岁!”魏英更加惊讶。
王渊回答说:“王渊,先生赐字若虚。”
魏英又问:“你是哪家子弟?”
王渊微笑道:“黑山岭穿青寨农户子弟。”
“苗人?”魏英有些失望。
这个“苗人”,并非特指苗族,而是泛指贵州少数民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