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沈哲子不能招募到获得主流认可属官,这对他政治声望而言也是个打击。哪怕日后身居高位,因其早先属官过于卑微,都有可能成为别人拒绝征辟理由。
诚然沈哲子部下世家子弟不少,但问题是这些人也绝大多数与他有相同问题,那就是资历太浅。主官威严权柄,相当部分要通过属官去实现,所以对于自己属官选择,沈哲子也是考虑许久。
他第个征辟杜赫,家世不必提,名气也已经初具,最重要是曾经担任过庾亮掾属。但再找像杜赫这样适合人选,则就有些吃力。庾曼之出身不错,但他老子如今都在被质疑资历,更不要说这个小字辈。谢奕也有相同问题,至于其他人则更不必说。
算来算去,勉强符合资格还有个会稽孔混。但都督府属官职位虽然卑微,但却也是写进履历里正式官职,孔混愿不愿意将日后政治前途与自己捆绑起来,沈哲子也不确定,还要去征询孔混意见。
即便是这样,还有两个缺额。其中个,沈哲子打算给匡术。匡术
沈哲子这话说出口,谯王便愣在当场。
有晋朝,官制是很混乱,包括前朝曹魏,因为都是权臣得国。权臣篡国之前便利用霸府总揽内外军政事务,等到取而代之之后,便将原本霸府构架直接转移到朝廷中来,因而官职和具体任事极为混乱,权柄也都大小不同。
而且在时下,军府属官显重与否,与主官有着直接关系,有种很浓烈互补关系。
即便是得开府之任,如果征辟不到名气足够大属官,主官权柄也会遭到极大程度打压。譬如温峤、陆玩都曾担任过王敦属官,由此可见王敦之权势熏天。而沈充在会稽时候,最初迟迟不能打开局面,就是因为当地大族不愿意担任他属官。
相应,公府征辟对于时人而言也是最有效刷声望手段,没有之。譬如眼下年轻代名气最大名士殷浩,就是因为三公俱辟,而他却不去就任,因此才名声大噪。
但其实殷浩真有那高风亮节?沈哲子心内是存疑,他父亲殷羡本就是通过在陶侃府下任职才混出资历。但老实说,陶侃虽然是分陕之重,但他军府在时下而言并不算高,并不算是个主流认可刷清名声望好地方。
这样互补关系,搭配着九品官人法,才是士族巩固政治优势不二法门。能被公府征辟自然不是贫寒出身,进仕便相当于获得个极高起点。即便是有寒门人家时因为事功而跃升高位,随后也会在这种选官法中被淘汰出去。
陶侃之家,世而斩,虽然爵位仍然传承下去,但子辈再也不能获得那样高位,除本身不争气之外,也与此有很大关系。
沈哲子这个临时都督府,本身便不是个常态,随时都有可能废除。相应,要担任他属官,同样也要承担这份不确定性,换言之随时都有可能再成白身。
王导肯松口准许沈哲子开府,除形势所迫加上陆晔因素之外,其实也不乏这方面考虑。就连公府征辟都沦为刷名望手段,沈哲子这个临时都督府又能招募到什有名气属官?诚然眼下乃是创建事功好时机,但有浓烈创建事功之心人,又怎会是清望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