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王导仍然拿不准沈哲子所想,而沈哲子提出来这个问题又是确实存在。他要拿出足够理由去反驳有心人撺掇迁都之意,最好办法无疑是在最短时间内让京畿稳定下来!有这样个前提,看似不可能方案,反而成个极为有效选择。
使民安其土、乐于耕,最快捷方法莫过于直接施予其土地。只要确立这个思路,至于土地总有方法弄出来。别不说,单单西阳王等那几个确凿无疑投靠叛军几个宗王,他们在京畿
沈哲子迁入石头城后不久,梅雨如期而至,绵绵阴雨降落下来,天幕阴沉低垂,暑气稍减,天地间充斥着浓浓潮气。
这样天气,又是在饱经劫难时下,大概会勾动起人心里无限骚情伤怀。聚集在石头城这些台臣们也多受天气感染,加上没有兵灾威胁,渐渐便放舟江边吟咏叹唱起来,偶尔看到江边几具已被游鱼啄食干净血肉尸骸,往往还要掬把同情泪,长叹流涕。
不过在这阴雨天里,沈哲子心情反倒有些好转。倒不是他缺乏同情心,而是梅雨到来与农事休戚相关。如今这雨水不早不晚,如果战事能够抢在七月前完结,可以不耽误晚稻播种。有这季稻米收获,今年这光景不至于太过难熬。
王导已经接手建康政务,沈哲子也在劝告那些逗留在石头城台臣们返回台城去各司其职。来日政局再怎波诡云谲,终究要让小民吃上饭,局势才能谈得上平稳。这半年来建康左近乡民们虽然饱经战事摧残,但既然侥幸活下来,总要忍住悲痛,为将来做打算。
护军府那些将领们每天都来纠缠沈哲子,希望能借到些粮草前去征讨平定叛军张健,但是粮草没有讨到,反而讨来纸手令,所有非在军籍宿卫成员统统遣退安置归乡。为安置这些受乱军裹挟加入宿卫乡人丁壮,沈哲子特意往返台城数次,才与王导等台臣们达成共识,暂取权宜之策,军功折田,最快速度将这些人安置下来,抓紧投入生产。
这样安排是不符合惯例法度,以往朝廷针对于此善后往往都是将这些被裹挟民众直接编入军籍,设屯安置。这样来,经手*员有政绩,而朝廷则增加直接掌控田亩和人口,而且做起来也简单。唯被侵害则就是这些民众,良民丁口自此成军户。
但是现在情况则有些特殊,方面是京畿附近并没有适合大量屯垦土地,另方面则是迫切需要进行生产以供给京畿。不过要将军功落实到每个个体身上,然后再逐给他们划分田亩,中朝以来未有先例,尤其要让王导接受这样个方案,简直就是不可能任务,而且会招惹很大物议。
沈哲子说服王导方法也简单,还是吓唬他。
建康周遭如今残破不堪乃是不争事实,如果不能快速稳定下来收拢人心,那来日等到皇太后并行台众人员归来,凭建康目下状况实在难以承载那庞大人员涌入。届时极有可能会有人借此要求迁都,甚至干脆就将皇太后等人扣在京口,继而商议迁都。
关于迁都与否这个问题,沈哲子跟王导立场是致,那就是绝不容许中枢离开建康!否则他大可不必这急切收复建康,只要将皇帝营救出来就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