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们也无需太过失望,大将军虽然不再展示茶艺,但却赠送给他们每人部由大将军亲自执笔编撰《茶经》。这部《茶经》,内容又比唐时陆羽所著《茶经》丰富得多,特别是其中关于茶道、茶艺记载,包括些有关茶饮南国诗赋,俱都载录其中。
这些邺地乡流,对于行台而言就是值得维持栽培群体,他们此前社会地位或是不高,但只要能够紧跟行台步伐,肯定会是河北首先受惠批。至于河北那些所谓经术世家,并不在行台第轮接触与拉扶序列中。
《春秋》旧义,且由他去,坐而论道,首推《茶经》。行台便代表着新章法制度,犯不上再与那些河北世族讨论什三代得失,想要进行文化上交汇与申辩,只能进入行台所准备场景中来。
很明显,沈大将军所主持这场茶局,给邺地乡流们带来极大冲击,无论是当中所蕴含文化意蕴,还是单纯这种精益求精饮食风格,对他们而言都是完全陌生而又极度向往。特别沈大将军那精妙茶艺、巧施烹饮形象,在观者心目中更成为风雅卓然巅峰画面,往后余生每每思及,都如当日那盏茶回甘悠久。
不过沈大将
。
来到这个世道不久,沈哲子便尝过当时茶饮,远不像后世所猜测那样不堪下咽黑暗料理,反而觉得味道还不错。
如他今次宴请邺地乡流饮茶,所用乃是蒸青研磨加工类似抹茶茶饼,这是种比较精良加工方式,佐料又有姜粉、桂叶、桔梗、花椒之类,甚至包括异常珍贵胡椒,其中姜桂桔之类是为丰富茶品味道,少量胡椒则利用其挥发性将材料味道带出,花椒则在定程度上麻痹味蕾,使得味道变化更富层次。
至于经过蒸青处理茶末,其实并不像后世炒茶那样易于发散茶香,各种味道次第将茶香引出,茶香则作为最后压阵回甘余韵,至于原本微酸、发涩口感早已经被前味带走。
当然,想要做到层次丰富同时又不喧宾夺主,除配料精准把控,还需要火候掌握,烹煮时间都有非常严密计算。
后世想象,本身就是建立在茶饮已经风靡天下且炒茶技艺包括茶叶种类都已经成熟前提下。哪怕只是人之常情,唐朝士大夫守着红泥小火炉只为烹煮锅胡辣汤也实在有些怪异。更何况胡椒作为发味材料,言之价比黄金都不为过,唐时宰相元载巨贪,家中抄出胡椒八百石,成为流传千数年贪,,g梗,可见哪怕在当时,胡椒都难作为市井间消耗品。
当然,如今南国饮茶之风越来越盛,寻常人自然不会这讲究。如今南国茶货大体也有几个分类,像是用于对外交易茶砖,采摘之后搓捻蒸青、板压结砖,烹煮之后有着非常浓厚酸涩草味,茶香反而不甚明显。
炒茶其实也存在,主要是江东些大茶园以此杀青加工,但仍然需要煮食加上姜之类调品,虽然定程度上有损茶香,但也足够透味。
至于蒸青研磨之后加工成茶饼,哪怕是在江东和洛阳,仍然还是属于奢侈品,不能完全流传普及开。
番茶艺展示颇耗精力,沈大将军脸上也是隐有倦色。在场邺地乡流们虽然对这技艺仍是多有向往,但也不敢再请求大将军再作展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