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言《诗》‘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故治《诗》必先通训诂,迁安县里也寻不出什好先生,你便把学籍挂在这里,回头进京或却南方游学。先研习宋人
训诂学问,再精读郑《笺》,《正义》《毛传》……虽然是前人
学问,不能在墨卷上挥洒,但你难道
辈子只作科场文章?需得明白前人如何说,将那些考辩之文互相印证,才能略窥《诗》之大意。”
崔燮认认真真地应,对自己将来能不能去别
地方治学却还是有点儿没底。
以他对那位崔郎中仅有印象看来,他好像是个有点儿控制欲和狂躁症
人。他是因为在迁安没人理没人问,才冒着风险出来考这个童试
。现在京里出事,他得回去进宫奏对,崔郎肯定会知道他中
秀才。
那崔家人会不会想法控制他,不许他再出门读书
?
他不能赌这个可能性,还是趁进宫机会抱抱皇上
大腿,能说动他允许自己出门游学最好。再不然就等戴大人回京,厚着脸皮给他求他收自己为弟子,以后就搬到老师家里住……
戴大人给他取字,越发拿他当自己
学生看待起来,又问他学问
事。
崔燮那点儿速成学问在御史面前不够问
,只能摘着林先生讲
《朱子集传》和刘师爷送
《诗传大全》里
注释答,答得干巴巴
,再问深
点儿就只能靠编。
戴仁问几句便摸清
他
底,道:“你文章写得好,经义却平平,当初选《诗》作本经,就是为
科考吧?学子自童蒙时便开始习《诗》,科举时也是以《诗》《礼》二房
考生最多,人都以为《诗》是最易学
经,却不知《诗》有正义、有旁义、有断章取义,才是最难透彻本意
本。”
崔燮低着头,惭愧地解释两句:“弟子初学经时,什
也不懂,因为业师林先生治
是《诗》,也就跟着以诗作本经
。后来也确实是忙着科考之事,没能踏下心来读先儒
文章,就只看
部《集传》、
部《大全》。”
戴仁微微点头:“这也怨不得你,科场上只重《集传》,就连程子传注,凡与朱子之意相忤
,考官也不肯取。你肯读《大全》,已经算是看得多
。”
他深情地看着戴仁,就好像已经教崔郎中关在家里,隔着监狱似栅栏门,看着门外来探监保释他
戴老师似
。
戴学政也慈爱地看着他,说道:“你若肯将
他看崔燮
眼,微微叹息:“以你
年纪和天份,不该只是为科举而读书。永平府荒僻,自来不是出才子
地方,所以童试也还能容你混过去。等到会试
时候,天下才子云集京师,
场里考试,凭你这半通不通,只晓得从传注里寻摘词句
经义文章,怎
比得过人家经学功底深厚
?”
崔燮给他说得额头冒汗,恭恭敬敬地站起来答道:“弟子年幼无知,还请老师教。”
这声“老师”叫到戴仁心里。他拉着崔燮
手说:“你坐下吧,好好
个小三元
案首,怎
到
这里罚站来
。
只是劝你趁着年轻多读书,别把科举作官当作为本业来经营罢
。”
崔燮点点头,又坐
回去。
戴仁有些可惜地看着他:“今年是最后
年提调北直隶,巡完岁考就要回京待命,以后也难得有机会说话,所以今日多劝你几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