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叔父也翻着这本熟悉又亲鲜笔记,看着附在后面题目,啧啧叹道:“这书印确有法度,看字框颜色便能分出轻重,题目也和每章内容相应,看罢笔记就能立刻做题查验自己学准不准……”
他倒没怎看书封内自己图像和编委会那串人名,抬眼看崔燮眼,问他:“若是做题人有不懂处,做错可怎办?若叫那读书不精书生拿着这书教人,可比教经书教岔更害人……”
崔燮早想到这问题,稳重地答道:“学生于此处,也有点微末想法——咱们监里见有许多才学之士,也都愿意读这笔记,做这题目,学生便想将做过人答案集起来,挑出最好编本《参考答案》,与这书同售。那些远乡僻野读书人,就是找不到好先生,也能看着答案校对自己错处,不至于自己叫或他人错解引上歧路。”
费司业思索着他主意,费宏却忽从题海中抬抬头,坚定地说:“将这些题目附在笔记后法子确实极好,想咱们这些给太子伴考之人都能做、愿做这题目,也正合适集……集参考答案。”
作者有话要说:文中李东阳诗和讲义都是李东阳,原诗是
、三弟换作业,叫他们抄写李老师佳作,准备给父亲做年礼。
他自己则去费司业那里求来《孟子》全套讲章,依旧是大字原文小字释讲,重点部分按着由红到蓝颜色拿彩笔在外圈框子,又在每章笔记后面附上翰林们出相关题目。
书封做得朴实,大红书笺上占满书皮正中近半儿位置,印着两行大大“科甲必读系列笔记之四:国子监名师费司业讲孟子”;内封,也就是印着牌记那页,上半张印着彩绘费司业半身图像;对页上方高高印着——本篇主笔:国子监司业费公訚;出题人:翰林院侍讲学士李公东阳,翰林院侍读学士谢公迁……
长长排看官职就叫人想买出题人底下,印着“本系列出版方为北京居安斋书局,如有盗印,千里必究”防盗宣言。
印出来第批热腾腾笔记,他就揣着书去国子监送给费公叔侄看,请费司业指点需更改处,又请费小解元试做题目。
宫河催载满船冰,十月杨梅入帝京。
沁齿不知红露湿,到诗偏助玉堂清。名从傅鼎遥分派,价比隋珠亦称情。
再拜文华门外地,讲筵恩重若为荣。
费宏看着族叔名字下方那排翰林院,也不由得倒吸口冷气,问他:“你别是把咱们陪太子做考题印出来吧?禁中东西岂能随意外泄?”
崔燮抬手拍拍费解元比他高些——其实也高不多少——肩膀,安慰地说:“也是在国学受教多……年多人,能做这等事?这些题目是恩师和翰院诸公私下出,请恩师问过,大人们都不计较这些。”
虽然不是给太子题目,但能请到这多翰林替他出题,这也是够不起。
费宏翻开看看笔记,又看眼后面题目,便迫不及待地在心里做起来。崔燮随手抽只铅笔给他,叫他只管在书上写,做完拿馒头擦下就能擦掉铅字,却不伤书上印墨字。
费宏平常没用过硬笔,此时却无暇磨墨铺纸,拿着不大顺手铅笔就划起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