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真要简单地直照意思来写,文章格式必定显得凌乱,诵读起来音律也不好听——他跟着李老师读书这久,别不说,至少记住写文章要讲究文法和声律。文法无过于圆融,声律要写得好看还是得靠比偶句,裁剪整齐,音声协和,读卷官默默诵读时也会觉得适意。
且有君王之道出句对比,写臣子这句也就有格式,有相对应要求,反倒比全散句好写。
对句与出句实则就合成个大排比,所以即便是论臣子之道,也得从“帝王御极”句连下来,不能直写臣子如何,而要写帝王如何驱使臣子,使其做好为臣之道。
金殿奏对文章也不用画句读,直接在刚刚写好墨句上写下“肃臣纪以奉天职,而后可以成内修外攘之功”,两句都统摄在“臣闻帝王之御极也”起首句下,字字相对,体例规整,足可当御前文章。
他自己按着李老师判文章标准卡卡,满意地留用这两句,又习惯性地写个“何也”转换话题,引出下面段关于君无为于上,臣分劳于下议论。
骂成化帝只能心里偷偷地骂,夸他可得全方位多角度,不厌其烦地夸。人家在题目上例行写个“勿惮勿隐”,你答题就敢真不为尊者讳,有什说什?
就算天子不看这卷子,阅卷大佬们能取个不识眉眼高低人到高名次,让你进翰林、察院、六部搞事?
小学生都知道不能这干!
从小学路当着班委到大学,毕业还差点留校优秀大学生崔某更不会自掘坟墓。他只扫遍卷子,便定下照死里吹皇帝,所有问题都归到成化自己说“未得如古任事之臣”上答题原则。
两侧考位上举子们正凝神考虑碰上如何敷衍出三千字长文,他已提笔研墨,在卷头空两格地方,靠着右侧朱格工工整整地写上只占半格小小“臣”字。
不过写完“何也”,他忽然想起来自己在前三场里已经用过两次这个词。虽说考官可能不介意,他却是个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人,遂即把那个“也”涂改成“则”,而后才论起“人君者,天之所授,以统万方而临驭兆民者也。”
因君王位尊任重,所以其道常主逸。而臣子是受天命辅佐君王者,须任事负责,所以臣道常主劳。
君道主逸,对应题目中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宣王“不劳而治”;君不劳,臣自然就要劳,人臣劳于任事,平靖天下灾祸、安抚域中万民,君王才能行无为之治。
再从“无为”“有劳”两方面下手,绕着圈子兜着口水话把开头“长治久安”“内修外攘”之
“臣对:臣闻——”
先把套词写上,再梳理脉络。
成化帝所问既然是如何能使诸臣各任职分,自己垂衣裳而治天下,他自然就得从这里入手——封建统治根基,就是君权天授之说,论及君臣之道,治世之法,都绕不开先肯定皇帝受命于天正统性。所以皇帝出治之道,自然就是体天心,循天命,然后才能垂圣治而掌天下。
他略组织下语言,在稿纸上写道:“臣闻帝王之御极也,体君道以奉天心,而后可以建久安长治之业。”
已写君,再就该写臣。帝王要建长治久安之业,就得靠臣子内治外战,上奉君命而下靖平天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