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瑛把水泥性状写出来,上自天子,下至阁部就都知道此物能做什,有多少地方能用到。修城、筑坝、铺路、搭屋……自军队至地方,这水泥处处都有大用!
用材料还极便宜,比法制灰泥更容易得。
弘治天子看罢奏疏后,心中大震,立刻召崔谢二人进宫,叫他们试演水泥用法。
谢瑛告罪,脱下官服,亲自取水试搅水泥砂浆,倒在手编竹板上,浇筑成混凝土板。
崔燮把水泥试验记录呈上去,在旁提醒天子:“此物须要掺合粗细砂石起用才更结实。且不能像三合土样长久坚固,约只能用十年,之后就会脱剥倾倒,必须及时砸掉旧泥,补上新。”
弘治十年年底,第种砖土制土法水泥终于配出来。想出最后种配方,是谢家那个从老家带来厨子。
崔燮只记得水泥配方里还有种加水后能凝固成份,交给谢家下人做时,众人试遍胶、漆、树脂、粘土等物,最后却是那个南方厨子想起他们点豆花时用石膏,就是种加水之后也能慢慢硬化东西。
做卤水豆腐北方厨子就想不到这个。
他们两两地往砖末、石灰里掺水泥,最终试到个比例:约是七成砖末,二成半石灰,半成石膏。若不搁石膏话,水泥里掺上水就会极快地就凝成坨石块,做什也做不。掺石膏越多,凝得也就越慢,掺到半成后凝结速度就比较适中,两三个小时左右就能初凝,以后稍稍洒水养护,再过上两三天就硬硬、不怕砸。
谢瑛把那座好好儿院子抹得乱七八糟,墙面地面都上层灰朴朴水泥,干后用铁棍、石锁砸几回。这水泥干比灰泥、三合土快上不知多少倍,凝固起来更是极硬,竟能禁得住他用力砸几下。
其实六七十年代竹筋混凝土地房子都能屹立个二十年不倒。不过他这是自己制水泥,没经验,质量也没那好,保质期就先打个对折,往安全里说吧。
弘治天子笑道:“世间哪有不坏东西,十年……却是比灰泥合用得多。此物若真能实用,二位爱卿可算是有大功于国,朕自有奖赏。”
二人皆推辞不敢,天子便令他们先回去,传旨内阁,令工部、兵部会同研究,试烧粉状水泥。
李东阳、徐溥、刘健与二月新任大学士谢迁也看那块谢瑛在圣前手做混凝土板。四位都在翰林院当过或正当着侍讲学士阁老,看看这硬若坚石板子
他试过几次,竟激动得面色发红,眼角微微泛着湿意,抓着崔燮笑道:“若是九边有哪关寨被敌人攻破城墙,用这土倒下去,再洒上水,过夜岂不又是座好墙?”
崔燮也满心欢喜,频频点头:“这灰土也不算很贵,往后咱们试出方子来还能拿粘土配上石灰、石膏直接烧制,省磨砖趟。到时候边关处就能用竹筋浇水泥砂浆,筑上无数关寨,烽火处处相连,再也不许鞑靼打进关来。”
不只能筑城墙,还能筑河堤、填洪水,电视里经常演,洪水时子弟兵战士都是抬着水泥袋往里扔。
谢瑛迫不及待地叫人在庄子上建窑烧水泥,而后上表,替崔燮请制水泥之功。
水泥,顾名思意,沾水为泥,越加水越硬,三天速干,干后坚逾砖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