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红薯也不光他家有。福建送进京红薯也有数千斤
教辅也不能限——居安斋毕竟不是现代化印刷厂,印书仅能供书店所在府州,却供不起全国。这些盗版书质量虽差些,印量却大,能卖到居安斋铺不货地方,叫各地读书人看到同样教辅书,也算保证教育资源公平。
难道朝廷不知道麻沙版都是盗印?可建阳大火之后,朝廷还要送正版四书五经去让那些书商们精校精印呢。
他如今已经不在是凭着个小书店挣扎求生白丁,也不是要养家祖父母和弟弟小秀才,而是中央领导,眼光和心思自然和从前不样。
崔领导跟二品大员谈笑风声,研究红薯怎吃好吃。
福建引种进来才年多,最初还是那几个商人把番薯藤绞在船缆里偷运回来,直到现在也没栽种出几亩。而种出良种多又要运到京里来,当地*员们也没太敢吃,就只想出蒸、烤、熬粥这几种简单吃法。
几寸后割苗催根,根长到多长时再将薯苗种在大田里……
红薯喜光喜热,土要松软深厚,最好是沙壤,水倒不用浇得太多——水多涝根,还容易结出不好吃柴根。
他们进京时带多是整齐红薯块,但红薯藤也能育苗,等明年红薯在京里长起来,再育种时也能取红薯藤剪断育苗。
崔燮掏出铅笔、线装笔记本记录,字写得飞快,除有时问几个细节,几乎不需要李琮停下来等他。
李琮说得差不多,停下来呷口茶,笑着说:“崔大人也用这石墨笔?前些年做山西按察使时便见人用这种京里传来笔,当时还只是百姓们用,后来到福建做官时,就见官厅里人都用。也不知这东西是谁做出来,平常在墙上记些事、题首诗,倒省磨墨蘸笔麻烦,也容易清洗。”
吃多胃不舒服,但若能推行开来,青黄不接时以此为粮,总比喝野菜羹强。
李布政还送他匣番薯,叫他带回家与家人同尝尝新。回到家里,天子赐食也送来,是精精致致小篓番薯,约有十余斤,表皮光滑干净,红殷殷,叫人看着就想起烤红薯。
他有十多年没吃过烤红薯,想起来也是心酸。
崔燮再不客气,立刻叫人取火盆来,精挑细选两个略小埋进灰里,晚上煨熟和谢瑛共享。还有几个小他叫厨子拿去蒸熟,剥皮和上雪白细面炸成点心,送给京里三个弟妹共尝。
红薯太珍贵,最好最大得留着作种,大家吃点儿掺假吧。
崔燮又起来说声“惭愧”,这也是他叫人弄出来。后来他们家先生兼他同年陆博山尽力推广此物,却不想如今已经推广到大明最南端。
李琮闻言愣下,直起身仔仔细细看崔燮几眼,朝他拱拱手:“福建百姓多蒙崔君之惠。”
多少书坊刻版时翻他编书,描版时用他做笔,赚钱养活小半个建阳百姓,他做布政使便代百姓谢上谢。
建阳知县也起身行礼,跟他说建阳翻刻他书成风事,崔燮这才明白缘故,笑着还礼。
当初他还很认真地打击过盗版,但后来奔着当首辅、开海禁、平倭寇,让大明搭上工业g,m顺风车奋斗,连环画就成重要宣传手段,自然不能再狠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