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哪个能挑上不能挑上,先找四夷馆要套传教士们编什拉丁文注音本子来,叫这些小兔崽子们在家先学学!
弘治天子向来不大驳前朝奏疏,朱批个“可”字发到内阁,后宫里就和神机营、武学校般,掀起学习浪潮。
在这片不分内外紧张学习气氛中,弘治十五年会试也开场。这科会试由转迁吏部右侍郎王鏊做知贡举官,崔燮副座师吴宽当主考,另位翰林学士刘机做副主考。
这科也不知是
程学士那两年在家丁忧,不知道翰林院里掀起锦衣卫风云,十分尽职地提议道:“应从武学校选几位幼官和武官子弟,少年人脑子快,学起外语也快,有他们当翻译,比文弱译字生方便。且这队伍也不能光用锦衣卫,须得个礼部*员随行,还要考虑监军内侍……”
四位阁老商议几日,最终拟定条陈,递入宫中。
司礼监内相们只看见“下西洋”三个字,全身血就都要涌上头顶。
下西洋!
这不跟老祖宗三保太监样!
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
李老师把崔燮那个派人随义大利传教士回去购买武器打算跟三位阁老说说,刘阁老便替他做决断。
如今兵部仿制弗朗机炮仿得并不顺:铜铸炮射程不如原炮、精准不如原炮,有时还会炸膛;而铁铸炮膛里时常有砂眼,大竟能灌满碗水进去,这样炮膛打出来弹子谁知道能往哪儿飞?炮管问题还能叫匠人们慢慢磨,但仿制炮药不如人家好,炸起来力道不够,这点却难办。
如此看来,再购些泰西人器械、炮药,也是势在必行。
但若派使节出行,就得如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时般,造阔大宝船、福船,浩浩荡荡数百艘船舰、数万官军同行,大明如今负担不起这样挑费。若使官军打扮成商人,与那些传教士同回义大利,再教从前献良种爱国海商随行,便能省不少国库负担,也更便宜行事。
平灭日本!收服诸国!做个名标青史名太监!
就连高公公都心动瞬。
但心动归心动,他只要想想自己这坐五望六年纪,也就心动动罢啦,腿是不敢动啦。三保太监当初就是死在海上,他这个年纪、这样身体,这趟要是出去,怕也就再回不来。
他自己虽不能去,却还有儿孙……
他们老高家下代千顷地就根独苗,连别个侄子都没有,他也舍不得儿子去。倒是养儿争气,给他生六个大孙子,挑个庶出去挣个荣耀来也不错。
刘阁老是首辅,向来又有决断之能,谢、程两位阁老也不欲拂他意思。
四人便又议议细情:既然要装作海商,那就得备下外国卖得好商品,到那里掩饰身份之余,还可以卖得银子换军械。再就是那些传教士、海商亦不可全信,他们人得学些当地土话,免得叫翻译哄骗去。
李东阳便举荐道:“看锦衣卫前所千户姚敬沉稳可靠,不妨叫他带队。”
谢迁下意识说:“还是中后所大徐千户更可靠,武功也好。”
刘首辅看着这俩用力举荐自己笔下人物作者,气得险些笑起来,重重咳几声,正色道:“此事须听锦衣卫都指挥使、指挥同知、都督佥事们推举,容后再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