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给桓凌介绍那几位不打不相识才子。
引荐到最后,他才发现,不光书生们来,就连被桓文强买到县衙,差点导致宋时跟他们结怨李行头也来。不过这回他没再扮女装,而是换男装,矮小身材便不大显眼,整个人都藏在书生们身后身后。
赵悦书主动把他拉出来,说道:“乡间没什可吃东西,庄户手脚又粗,便把少笙带来,叫他给咱们备些精致膳食。”
宋时看见这位李前行头便想到绯闻,想到南风,想到自己要被当着桓小师兄面出柜,顿时寒毛直竖,下意识看桓凌眼。
幸亏桓师兄是个正人君子,不懂个中隐情,只以为李少笙是厨子,还替他答谢:“这几日三弟忙着水患,无心饮食,确实该吃些补养东西,多谢各位君子费心。”
粥、烧热水,不叫他们直接喝生水。
他倒也不白供这些人,而是搞个以工代赈:壮年男子都下田挖沟渠排水,清理田中沤烂庄稼、水冲来异物,更将腐尸搜集起来,找远离水源地方深埋。女子就照看孩子、洗涮缝补、烧水熬药、缝制帐篷,或是编些竹筐、竹耙之类清理污物时用到工具。
干天算天工分,工分换钱,大锅烧饭,让这些郑朝百姓提前五百多年进入社会主义。
宋县令回去后则是找乡绅富户募捐场。
那几位受方提学教导过生员听说宋舍人正冒着大水赈灾,想起他曾经为救他们参加本地院试壮举,顿时“意气素霓生”,以当日带头打架赵悦书为首,凑十几石粮食,带着老实能干家人来帮他施粥。
赵悦书满面春风地说:“伯风兄何必客气,若不是宋兄成全,与少笙也……”
宋时干咳两声,强笑道:“堂上诸贤济济,都是朝廷未来栋梁。难得贤兄们到此,岂可不为百姓们筹划生计,而只谈些私事?这几日算着大水冲走粮食与淹没田地,眼见明年秋粮难完,只得上书朝廷,请求减免税粮。还望诸贤领本地乡绅里老同上书。”
他开口把这场见面拔到为国为民高度,赵悦书也不好意思再炫耀自己美人在怀小日子,惭愧道:“宋兄说得是。这样大雨,连城里屋子都淹不少,们也见着灾民之苦,定
众人见面寒暄,提起旧事,桓凌才知道宋时已经中秀才,还是在汀州府院试考到前三。听到这消息,他简直比自己考中还骄傲,激动地问那些书生可还记得宋时院试几篇文章是如何做。
他师弟事多,不合花心思背旧文章,这些书生又没正事,倒可以问问。
林泉社干书生原先都把目光落在宋时身上,他开口,众人才发现,他也是个不俗之辈。他从京里千里迢迢急赶到福建,到武平后没来得及洗洗风尘,就又投进救灾事里,其实已经有几分憔悴之色。可他再是憔悴,依然仪容都雅、风神俊秀,掩不住眉目间清华之气,看即知不是寻常人物。
众人歆羡不已,忙问宋时他是什人。
宋时知道这些书生冲动起来不管不顾,怕他们知道桓凌撂着公职不去上任特地来看他,哪天顺口说出去,会害桓小师兄被御史弹劾,便含糊应道:“这是位兄长,从京里过来探望们父子。诸位唤他表字伯风便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