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贪新鲜少年书生挤上来看车,符县令这等年长沉稳之士劝要先恭喜两位大人又得新作,钦佩又羡慕地问:“却不知这车唤个什名儿?”
“这车两个车轮都在列上,似海中比目鱼,故唤作比目车。”宋时神色淡淡,浑若不在意地按着车把说:“园子太大,咱们读书人身体荏弱,怎禁得起步行?用车马又占地方又有污秽,还是自己骑车方便。”
三元公说得是!
他们读书人出入怎好步行?正该买辆这前所未闻新车,骑上街叫人羡慕。
这名字取得也好,“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正和他们订情之作“鸳鸯尺”相对,果然是这两位风流名士贯风格!
读书人趣味。路边又排着许多竹、木、藤制圆桌绣凳,有摆在树荫下,有在花池边,有临着假山飞瀑,任人选择。
众人各拣喜欢位置,与亲友道欣欣然落座。园里早有服侍人端上茶水点心,茶是今秋新熏桂花茶,倒出来便是股桂花香沁人心脾。
赶早晨路客人们为之精神振,喝几口清茶提神,便在这园中说话、赏景,等候新客人与主人到来。
等到本地符县令也带着师爷、家中老小到这园中坐定,两位主人也遣人通报,要到园内来相见。
人还未到,便听园外阵阵清脆铃声随风送来。众人连忙放下手中茶水点心,顺着那铃声看去,便见对穿着对襟窄袖短褂、笔挺利落贴身长裤书生,跨骑在两架钢铁打造、底下两个轮子顺在列车上,慢悠悠地并肩进园子。
符县令头夸,头将那车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看几回,越看那车越精巧,却也越看越不稳当。再回忆两位大人骑车时平平稳稳、举重若轻潇洒之态,不由得感慨:“二位大人方才风姿实在令人羡艳。下官虽与两位大人同在少年,只怕再练多久也学不会骑这比目车。”
宋时跟他差着有七八岁,这“同在少年”有些不好接,还是桓凌体贴,略过年纪问题解说道:“初试此车时也以为它易倒,是宋弟用物理中释力之学给解释它行进而不倒道理。”
不过他们今日是来带人游园,不是开讲学会。桓凌只拿铁环在地上滚动时不会立刻歪倒例子稍身解说下,便朝身边家人比个手势,叫他们出去准备。
“今日是请诸位游
那两人衣着虽怪,却有谁认不出他们是此地主人,众人仰慕多年宋三元与桓御史?
那身短衣窄裤若穿在别人身上,只该是为着做活方便穿短打。可搭上这两位名士光环再看,那身衣裳做得异样紧趁贴身,风流俊俏;两架刀样薄两轮车就更是巧夺天工,光华流转,说不出轻盈好看——
哪怕不是宋三元与桓御史做,单凭它两个轮子就能行走,凭它这精细纤巧模样,艳丽明净颜色,也足以让人爱不释手。
他们就是见证这新车第(波)人!
惊艳赞叹之声充斥着花园,来客人都想细看看那车模样。性急直接迎上去,矜持也稍稍倾身,眼力不好早从腰间取下眼镜,压在眼前努力看清那两辆车。两位大人见惯这场面,并十分理解他们心态,骑到有人坐地方才停下来,将车停稳,让人上前细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