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政策
明清时期,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经济继续发展。明清时期直到鸦片战争,184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不是高于英国就是跟英国持平,反正绝不比它差。
乾隆50年时候,就是178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占世界32%,欧洲占22%,中国国国民生产总值比欧洲11个主要国家,高十个百分点。乾隆50年,1785年,就是200年前,美国都已经有,那时候中国就牛成这样。全世界人口超过50万城市,只有十个,六个在中国,八个在亚洲,除中国就是日本东京,当时叫江户,印度马德拉斯,欧洲就俩:伦敦、巴黎,剩下全在中国,北京、南京、扬州、广州、苏州、杭州。所以中国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世界之最,农民富裕程度也是世界最高。这个原因就是因为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第,明朝推行条鞭法。这是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般最早入阁那哥们儿,就被称为首辅。进内阁十年,你刚来,那当然你得听。张居正就是入阁时间非常长,等于是穆宗皇帝临终时候托孤给他。当时即位神宗就是万历皇帝,又很小,他等于是太子太师辅政这样大臣,就是他在全国推行条鞭法。将原来田赋、徭役、杂税,并为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来分担。两税法按人丁征税征是个人所得税,是你财产,这个征是役银。就是说,你本来应该去服役,服徭役,现在你不去,按规定你可以纳银代役。服徭役是按人丁服,但是现在这个役银也分摊在田亩上,这表示人丁在税收当中作用就越来越下降。资产在其中作用越来越上升。役银按照人丁和田亩来分担,这叫条鞭法。它作用是赋役征银,适应商品经济,然后农产品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你得把这个农产品给卖,你地里长不出银子来,你得卖,卖就有铜钱,然后到银庄兑换成白银。这样来,促进农产品商品化,等于把农民推向市场,你必须跟市场发生联系,你不发生联系话,除非地里能长出银子来,那是不可能。
第二,纳银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减轻农民负担。农民对国家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这个跟前面讲两税法意思其实是样,你纳银代役,可以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其实它不减轻农民负担。因为真正收粮食,农民负担可能轻,你收银子,他负担可能会加重。如果丰产,粮价就降下来,它跟市场发生关系。这个是在调整赋税制度。
到康熙帝,开始调整生产关系第二点,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叫做更名田,这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农民失去土地是因为土地兼并。在明朝藩王们最能兼并土地,朱元障本人就弄出25个儿子,这25个儿子,每个人再来上七八个儿子,这七八个儿子再弄上七八个儿子,你算算多少个。所以到明朝末年,朱氏皇族有好几十万人,从朱元璋家繁衍出来好几十万。明朝是只要皇子就封王,明朝得有多少个王爷?弄不好能赶上太平天国,封王都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