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大臣,”嬴政皇帝平静地开口,“为修明文治,朕特召孔子九代孙孔鲋入朝,封爵文通君,官拜少傅,领天下文学重任。文通君与诸博士联具上书,请编王道经典。此为天下大事,诸卿但抒己见。”
博士坐席区则振奋,则惶惑。振奋者,如此大事终上朝会也。惶惑者,皇帝番话不痛不痒,竟揣摩不出可否之意,若乱纷纷议来,这些不知编修经典为何物粗豪大臣动辄便骂人,能有个主见?
“老臣敢问,”奉常兼领太史令胡毋敬率先开口,“文通君编修《王道大政典》,与大秦新政有何裨益?”
孔鲋拱手答道:“等上书业已言明:三代治,秦亦治;皆为治,自当引为鉴戒。秦政若能以三代王道治天下,岂非巍巍乎大哉!”
“此言大而无当。”扶苏高声道,“三代王道乃沉沦治道,百余年无人问津也。
儒家博士。儒家博士固然主张诸侯制,然与六国贵族复辟毕竟有别。臣等奉行诸侯制,主张以陛下子弟为诸侯。六国贵族复辟,则图谋恢复自家社稷。此间异同,不言自明。敢请陛下明察。”
“言之有理。”嬴政皇帝拍案高声道,“无分大臣博士,只要在朝会说话,俱皆论政,无涉其心。文通君若有正题,尽说无妨。”
“如此,臣昧死请。”
“说。”
“去冬臣曾上书,请编《王道大政典》,敢请陛下允准。”
大秦新政与三代王道南辕北辙,如何竟能以王道之学做大秦治国鉴戒?子矛子盾,尚请自圆。”
“长公子差矣!”博士淳于越昂昂然道,“治国之道,原非辙,相互参校,可见真章。以三代王政参于大秦,有何不可?今公子见疑,莫非大秦不行王道于天下,而欲专行苛政于天下乎!不敢使天下流播王道之学,岂非掩耳盗铃哉!”席话尖刻流利,帝国大臣们都不禁皱起眉头。
“淳于越之言,陈
“也好。”嬴政皇帝淡淡笑,“找文通君奏章出来。”
蒙毅做郎中令,却依旧兼领着皇帝书房长史,每临大朝必在帝座侧后侍立,则督导两名尚书记录,则随时预备皇帝诸般政事所需。见皇帝吩咐,蒙毅立即快步走向帝座大屏之后,片刻捧出卷竹简。
“文通君奏请编书。诸位听听,并议之可也。”
蒙毅展开竹简,站在帝座侧前高声念诵起来:“臣,文通君孔鲋启奏陛下:今大秦治天下,诚夏商周三代王道复出也。三代天子治,于今皇帝治;入主不同,治道同也。故此,臣拟与儒家博士协力编修夏商周三代以来之《王道大政典》,以为大秦治国鉴戒。典籍修成,臣当与儒家博士以典为教,弘扬王道大政于天下,以成皇帝陛下文明宏愿。臣心耿耿,臣心昭昭,陛下明察。”
随着蒙毅声音回荡,大臣们心头又次突突乱跳起来。这个文通君硬是要将三代天子“治”与大秦皇帝“治”扯成样,分明荒谬得可笑,却又副神圣肃穆之相,他与那班儒家博士究竟想做甚?自《吕氏春秋》事件后,秦国朝野对编书背后蕴含已经大大地敏感起来,几乎是听说编书便大皱眉头,谁都要本能地先问句,真是编书?究竟想做甚?这文通君口气甚大,举殿大臣时竟没人说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